第二百二十九章[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72小说]https://m.72xs.info最快更新!无广告!
司马曜走进正殿,群臣忽然间停止议论,齐刷刷的看向天子,殿中变得一片死寂。
nbsp就在这时,殿外突然响起将兵的喊声,声音整齐划一,要求太后退居后宫,天子亲政。
nbsp群臣神情莫名,看着司马曜,表情都有几分隐晦。
nbsp司马曜坐在上首,脸色铁青,浑身僵硬。此时此刻,他终于明白口中的“后果”究竟是什么,也彻底打消最后一丝侥幸。
nbsp如果不宣读诏书,不在此时退位,别说继续做个傀儡,怕是连命都保不住。
nbsp在偏殿时,他曾暗暗思量,如何将手中的诏书指为假,好歹拖延一下时间。思来想去,始终不得一法。
nbsp父皇去世,司马奕可还好好的活着!
nbsp无需多费周章,只要将人接来台城,当着群臣的面说一句“禅位诏书乃废帝前所发”,他和父皇都会被打为“篡位”之人。
nbsp会牵连当时拥立父皇的臣子?
nbsp一句“受蒙蔽,不知内情”立刻就能甩锅。甚至为证明自身清白,还会帮着将他父子更深的踩入泥里。
nbsp识时务者为俊杰。
nbsp想当初,魏主代汉,晋帝取魏,满朝文武都是如何做的?
nbsp形势比人强。
nbsp在绝对的实力面前,除了乖乖低头,宣读诏书让出皇位,司马曜没有第二个选择。如若不然,怕是连太极殿都走不出去!
nbsp坐在皇位上,司马曜俯视群臣,面对指责和猜疑,始终没有出声。
nbsp直到归来,坐到郗愔下首,他才从沉思中转醒。握紧禅位诏书,看向所在,刹那间对上一张笑脸,下意识打了个哆嗦,本能的捂住仍在隐隐作痛的下腹。
nbsp殿外,将兵的喊声一浪高过一浪。
nbsp乐声和鼓声早已经停歇,乐者和歌者面带惊慌,低着头,完全是一动不敢动。
nbsp司马曜脸色变得更青。
nbsp看到有臣子不耐烦,已要起身发问,当即深吸一口气,抢在对方开口之前,将诏书递给伺候一旁的宦者,咬牙吐出一个字:“念!”
nbsp“诺!”
nbsp宦者恭敬的捧起竹简,上前半步,正要开始宣读。
nbsp不承想,起身的臣子抢言道:“陛下,归政之事总有章程,需得太后恩许,三省拟诏!”
nbsp司马曜没有理会,仍是对宦者道:“念!”
nbsp宦者未做迟疑,立刻展开竹简,高声道:“朕在位至今三载,遇中原倾覆,胡贼盘踞,不能内修德政、外御强敌,无承续祖宗基业之能,愧于天下百姓。
nbsp天命之归,有德者居之。故有尧舜之贤,夏禹之治。
nbsp今仰观天变,俯察万民,唯行运在桓。
nbsp天弃遗晋,当归德者。
nbsp今踵汉魏旧典,逊于临海,禅位于桓氏子容,归传国玉玺。望能北逐胡贼,兴复汉室,匡复中原,再盛华夏。
nbsp诏书宣布天下,择日定宝册,行大典。”
nbsp诏书宣布完毕,宦者退回司马曜身侧。
nbsp殿中再度陷入死寂,殿外的呼喊声竟也渐渐停歇。
nbsp群臣面面相觑,愕然者有之、怀疑者有之、成竹在胸者亦有之。只不过,无人应声接旨,也无人起身出言,劝说天子收回退位之意。
nbsp正要起身,却被郗愔抬手按住。
nbsp后者微微摇头,代他站起身,扫过左右文武,随后面向司马曜,高举笏板,口中道:“陛下英明。”
nbsp四字落下,无异于盖棺定论。
nbsp有实力不假,但在朝中说话的分量依旧不如郗愔。
nbsp郗丞相正面表态,无论赞同与否,此刻都不会有人当面驳斥,大胆到故意唱反调。
nbsp至于殿外的将兵是不是司马曜安排,如今已经不重要。
nbsp重要的是,龙亢桓氏和高平郗氏明显达成默契。再看出声附和的琅琊王氏,以及沉默不言却也没立即反对的太原王氏和陈郡谢氏,众人都是打了个激灵,脑海中迅速闪过一道灵光。
nbsp继郗愔和王彪之之后,又有数名臣子起身,郗超即在其内。
nbsp侨姓之后,吴姓迅速加入。
nbsp自司马曜登上皇位,这还是首次被赞“英明”,而且是满朝文武齐声赞同,难免令人觉得讽刺。
nbsp俯视群臣,司马曜面沉似水。
nbsp他料到会有这个结果,可当真面对,实在让人难以接受,其中的滋味更是难言。
nbsp当年魏主禅位,尚有臣子表示,一生是大魏之臣,不肯侍奉晋主。轮到他呢?自丞相以下,无一人站出来,哪怕说上一句话!
nbsp即便是个傀儡,总该有几分香火情。可惜事到临头,这些仅存在于想象中。他今天让出皇位,终于彻底扫清眼前迷雾,看清满朝文武。
nbsp视线转向,愤怒中带着几许阴沉,甚至还藏着一丝幸灾乐祸。
nbsp登上皇位又如何?
nbsp等坐到这个位置,就知道“傀儡”两字意味着什么。
nbsp司马曜站起身,并没多说什么,无需宦者服侍,亲自除下皮弁、解下佩剑,迈步走到面前,双臂平举,深深揖礼。
nbsp“从此后,江山社稷、天下百姓俱托于敬道。”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nbsp郑重还礼。
nbsp这个时候开口推辞,未免显得太假,也会辜负郗愔的好意。
nbsp能让郗愔转换立场并不容易,与其为争虚名拖拖拉拉,不如干脆利落,省出更多时间做点实事。
nbsp“陛下放心,容定不负所托!”
nbsp禅位诏书刚刚宣读,宝册未立,大典未行,这声“陛下”实属理所应当。
nbsp司马曜点点头,直起身,无视两侧文武,迈步走出殿门。
nbsp从今日起,他再不是台城之主,名义上的都不是。但依旧典,不能马上离开建康,需得暂移华林园,等登上皇位,再携家眷启程。
nbsp如果遵守诺言,他尚能在临海终老。如若不然,左右都是死路一条,离不离建康又有什么区别?
nbsp多数人没有想到,天子大婚之日会生出如此多的波折和变故。
nbsp先是太极殿被围,将兵叫嚷着要“归政天子”,随之是司马曜下退位诏书,当着群臣的面禅位。
nbsp紧接着,郗愔王彪之等分别表态,一些蒙在鼓里的人终于恍然大悟,或许司马曜的确想搞事,却在中途,不,或许是从一开始就落入旁人的算计,一步一步陷入深坑,终得今日下场。
nbsp位列朝堂的没有笨人。
nbsp有太极殿外一幕,司马曜不主动禅让也会被群臣逼着退位,甚至重演司马奕的下场,成为东晋第二个被废的皇帝。
nbsp仔细想想,桓元子戎马一生,早有代晋之意,虽志未酬身先死,其子却代他完成宏愿,九泉之下当能瞑目。
nbsp然而,想到的强势,以及手握兵权并据有荆、
第二百二十九章[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