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顽贼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七百零二章 陷阱[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72小说]https://m.72xs.info最快更新!无广告!

    黎明前,宁夏平原。

    月明星稀,夜空靛蓝。

    仅剩总督标营驻扎在内的明军大营,每个人都扬着脸,在远处传来微弱的尖啸声里,看四面八方一道道起火曳尾焰升上夜空,一闪而逝。

    年轻的督标参将丁自珍也不例外,抱着钵胄在这样的景象失神。

    这景象无端让他想起前年的上元节,他和朋友依靠酒楼赏花灯,吃多了酒,醉醺醺回家正撞上因庄浪卫被刘承宗攻陷,愁眉不展的父亲。

    那时他还不知道,这场战争会蔓延得如此凶猛,更不知道战争会永远带走他的父亲。

    只记得那天凉州城外的烟花,比今日漫天飞舞爆炸的起火绚烂得多。

    这样的场面一样惊动了行辕帷幄里的洪承畴。

    不过洪承畴可没心思欣赏满天乱飞的窜天猴。

    因为尽管大家在四处厮杀的战场上放窜天猴,某种程度上有些滑稽。

    但元帅军、明军、农民军,夜晚都用这个充当信号弹。

    洪承畴麾下的曹诏部三营兵马已经出兵,其负责扰乱元帅军的小股游骑攻向何处,何处就大把大把地放飞起火。

    这种情况对洪承畴而言当然谈不上是什么好消息。

    这意味着,他们的战略意图全盘失败了。

    有超过一个营的兵力,携带战马作为游骑,借助黑暗的掩护,向四面八方分散袭击各处,目的是吸引元帅军在夜晚调动布防。

    因为在洪承畴的料想之,所谓的围困,也不存在完完全全的合围。

    毕竟刘承宗就两万人,要围他们一万余人,不可能做到合围,至多是在两个方向陈布重兵,甚至这都有点托大冒险。

    这也是孙子兵法说十则围之、五则攻之的原因,因为在春战国那个兵员素质和装备水平的环境下,没十倍兵力根本围不住。

    即便到如今,火器、铠甲、土工带来的科技进步,使围困需要的兵力变少,在兵员水平相差不大的情况下,二倍兵力也很难把敌人围死。

    毕竟要包围一千敌军的三面,可以每面都只有五六百兵力,因为一千人的军阵小,三面互相支援的速度很快。

    但要包围一万兵力,那每面都需要超过一万兵力,没有用三个五千人包围一万的道理。

    因为一万人的军阵,占地面积本来就已经大得吓人了,三面包围,占地面积更大,互相之间的支援距离也相应拉长。

    所以出现的情况往往是拉开大战线,在会战以大横阵推过去,三面合围后进行围攻,而不是围困。

    因为困不住,还很容易被人偏攻一面打崩翻车。

    也正因有这种常识在脑子里,洪承畴看见漫天飞舞的起火,才更觉得心里发麻。

    他非常困惑,刘承宗到底有多少人,才敢在他的军阵四面八方都留下人手?

    当然最让洪承畴心里打鼓的,还是对即将到来的黎明感到恐惧。

    如果四面八方全是敌军,等到天亮,人家看见他军阵里只有一个营,那他将会像被群狼环伺的小羊羔子一般,转眼就被吃干抹净!

    实际上正在进军的曹诏也在心里发怵。

    因为他在冥冥有所感应,能感觉到自己的士兵正在死亡。

    明军大营南边的原野里,曹诏正率领六千步骑向南行进。

    这次他一反常态,并未身处军阵最前,而是在队伍间偏后的位置统率两千余骑兵,在阵前引领步兵炮兵行进的,是他的侄子曹变蛟。

    而他麾下其他亲信,如平安、平定、冯举等人,都正在领小股骑兵,袭击四面的元帅军阵地。

    他想的挺好,分出去三千余骑,分做五队,袭击各处阵地营寨,想必能探明元帅军的阵地虚实,若能攻打到刘承宗布防的薄弱之处,元帅军就必然要在夜晚调动预备部队,对薄弱点加以支援。

    削弱刘承宗本部的防御兵力,为其袭营斩将创造契机。

    倒不是曹诏肌肉入脑,只会突阵斩将,而是元帅军这样的敌人,只有这一个明晃晃的弱点。

    人家枪炮比他们锐利、铠甲比他们坚固、士兵补给比他们更完善、兵力比他们更雄厚、战斗意志也更加高昂,甚至在排兵布阵上都比他们更加精妙。

    唯一一个弱点,就是元帅军极少出现什么猛将雄才,根子就在刘承宗身上。

    只要把他剁了,庞大的元帅府就不再是什么难以解决的问题了。

    这才是曹诏对斩首战术有执念的根本原因。

    他总觉得单杀刘承宗,比跟刘承宗打仗并取胜要容易得多。

    不过问题就在这了,要想调动刘承宗的军队,可并没有那么容易。

    至少眼下,曹诏是死了这条心了。

    他乘于马上,长矛横置鞍前,率领军队在远处的枪火声沉默前行。

    六千余人以十个大纵队在平原上快步前进。

    每个纵队都以步兵推轻炮在前、骑兵牵马在后的队形,士兵们披挂甲胄、火枪火炮灌满弹药,整支队伍在夜幕下人影幢幢,只有离近了才能看见星星点点微不可查的火绳光亮。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风吹过边军甲裙坠下的四色穗带,猎猎声转眼就被铠甲相撞的轻微响声所遮盖。

    远处,一支支用于警示的起火在各个方向升上夜空,还有纷乱的交火声响彻原野。

    飞上天空的起火太多,连续不断,昭示着平安等人的行动并不顺利。

    现在看来,四面八方早就都是敌军了,把他们围得水泄不通,这还如何调动?

    曹诏的心在下沉。

    因为表面上,四面八方的敌军,同样意味着元帅军早就在布阵阶段,就自己把自己调动了,可能每个方向的兵力都不充足。

    可是曹诏的临阵经验很丰富。

    他的耳朵,能从四面八方发出的交战声响,听出哪里防守严密、哪里稍有松懈或是元帅军布防的薄弱点。

    明军大营的正东方向,那肯定是元帅军防守薄弱的地方。

    那边的枪火声最小,砰砰的铳声很脆,还有一样很脆的炮声,杂乱无章,但喊杀声最大。

    一听负责防守的部队就是刘承宗新近收编的农民军,用着抢来的三眼铳和涌珠炮,没到短兵相接的程度就大声吆喝,给自己壮胆儿。

    但是兵力,嗯……听起来相当充足。

    西边呢,曹诏听起来最为奇怪。

    那边在遇袭之前就打着灯笼和篝火,把营寨附近照得通明,遇袭之后更是军乐响亮。

    步兵都在寨外壕沟边上拉出大横队,鸟铳枪火从南到北依次放响,首尾相连循环往复,间还夹杂着抛射爆炸的飞礞炮和次第打放的佛朗机,枪炮声响起来就不停了。

    这玩意一听就是老明军了。

    因为这种火器的战术应用,明显就是明军对付小股蒙古骑兵袭扰的标准打法,枪火炮火不停,格外重视各式火器的层次与火力连续性。

    实际上那边也确实是明军,而且就在一日之前,还跟曹诏是同一阵营。

    那边的守将,是隶属于左良玉帐下的徐勇和王允成。

    在他俩屁股后边,督战的是前宁夏游击刘芳名和同知马献图,俩人领的都是宁夏镇的投降旗军。

    这个方向虽然全是降兵,但非常可靠,因为刘承宗在这个方向部署的兵力最多。

    他们这两阵近万降军后面,还有杨承祖和杨彦昌的两个营,旁边就是西南方向高应登的野战第一旅。

    这也是刘承宗预定发动进攻的主要方向。

    但是在曹诏眼,正南方向才是真正的劲敌。

    明军在早前交战就已经侦知,南边是元帅府总兵任权儿率领的野战第二旅。

    任权儿虽然过去在明军那边,被杨彦昌的战神光环所掩盖,不显山露水,看着不是什么厉害人物。

    可是此次作战大发神威,以万余兵力先后打垮白广恩及张应昌部五营兵力,眼下是明军眼元帅军一等一的凶悍将领。

    不过只有跟任权儿打过交道的曹变蛟例外,他在战前就对曹诏说:“大帅不必将任权儿视为劲敌,我知他对军兵节制有度,但没这么厉害,必是刘承宗给他配属的兵将厉害。”

    曹诏在阵踱马前行,目光望向正南,心思忖,侄子确实说对了。

    因为南边一样遭遇明军骑兵突袭,而且是曹诏的部将冯举带队,这也是个关宁出身的猛将,却打得完全不像东西两面那么热闹。

    那边镇定得吓人。

    几座营寨的辕门都高悬灯笼,寨外壕沟每隔百步便布置篝火。

    没有炮火的闪光,也同样没有飞上天空的火箭弹,只有看不见的战马嘶鸣。

    火光摇曳,奔驰的骑兵在军寨前一闪而过,在黑暗投出拉长阴影。

    阴影里能看出有人弯弓飚射拍马舞刀。

    冯举的袭扰骑兵根本就没冲入第二旅的阵地,就被他们的骑兵拦下,被迫在黑暗捉单格斗厮杀。

    而在枪炮轰鸣的原野,只有一个地方格格不入,那就是曹诏前进的目的地,明军大营的西南方向。

    那里一片漆黑,被死寂笼罩,没有篝火也没有灯笼,也没有传出任何人马调动的声音。

    既像没有任何存在营地或兵马的征兆。

    又好像黑暗潜伏着一些可怕的东西,正张开血盆大口,扔出饵食,等待猎物自投罗。

    曹诏的军队在黑暗走得很慢,佛朗机炮的木质车轮碾过原野,将吱呀声留在充满杀意的风里。

    似乎每个埋头赶路的军兵,都对前进的方向心存疑虑。

    就连曹变蛟都从阵前跑回来一次,对曹诏道:“大帅,太反常了,那边一点动静都没有。”

    但曹诏别无他选,他还能怎么样呢,难不成率领这六千军队偏攻别处?

    是攻打枪炮极多的正西?

    还是攻打任权儿驻守的正南?

    亦或去强冲人多势众的正东?

    或者夹着尾巴逃回北方的明军大营?

    他只能一条路走到黑,坚定刘承宗就在西南的信念。

    “越是反常,刘承宗才越会在那,否则他在哪呢,设下陷阱,躲远远的?”

    曹诏摇摇头:“刘承宗很有胆量。”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风吹过边军甲裙坠下的四色穗带,猎猎声转眼就被铠甲相撞的轻微响声所遮盖。

    远处,一支支用于警示的起火在各个方向升上夜空,还有纷乱的交火声响彻原野。

    飞上天空的起火太多,连续不断,昭示着平安等人的行动并不顺利。

    现在看来,四面八方早就都是敌军了,把他们围得水泄不通,这还如何调动?

    曹诏的心在下沉。

    因为表面上,四面八方的敌军,同样意味着元帅军早就在布阵阶段,就自己把自己调动了,可能每个方向的兵力都不充足。

    可是曹诏的临阵经验很丰富。

    他的耳朵,能从四面八方发出的交战声响,听出哪里防守严密、哪里稍有松懈或是元帅军布防的薄弱点。

    明军大营的正东方向,那肯定是元帅军防守薄弱的地方。

    那边的枪火声最小,砰砰的铳声很脆,还有一样很脆的炮声,杂乱无章,但喊杀声最大。

    一听负责防守的部队就是刘承宗新近收编的农民军,用着抢来的三眼铳和涌珠炮,没到短兵相接的程度就大声吆喝,给自己壮胆儿。

    但是兵力,嗯……听起来相当充足。

    西边呢,曹诏听起来最为奇怪。

    那边在遇袭之前就打着灯笼和篝火,把营寨附近照得通明,遇袭之后更是军乐响亮。

    步兵都在寨外壕沟边上拉出大横队,鸟铳枪火从南到北依次放响,首尾相连循环往复,间还夹杂着抛射爆炸的飞礞炮和次第打放的佛朗机,枪炮声响起来就不停了。

    这玩意一听就是老明军了。

    因为这种火器的战术应用,明显就是明军对付小股蒙古骑兵袭扰的标准打法,枪火炮火不停,格外重视各式火器的层次与火力连续性。

    实际上那边也确实是明军,而且就在一日之前,还跟曹诏是同一阵营。

    那边的守将,是隶属于左良玉帐下的徐勇和王允成。

    在他俩屁股后边,督战的是前宁夏游击刘芳名和同知马献图,俩人领的都是宁夏镇的投降旗军。

    这个方向虽然全是降兵,但非常可靠,因为刘承宗在这个方向部署的兵力最多。

    他们这两阵近万降军后面,还有杨承祖和杨彦昌的两个营,旁边就是西南方向高应登的野战第一旅。

    这也是刘承宗预定发动进攻的主要方向。

    但是在曹诏眼,正南方向才是真正的劲敌。

    明军在早前交战就已经侦知,南边是元帅府总兵任权儿率领的野战第二旅。

    任权儿虽然过去在明军那边,被杨彦昌的战神光环所掩盖,不显山露水,看着不是什么厉害人物。

    

第七百零二章 陷阱[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