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大秦逮捕方士,关我炼气士什么事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211章 明知不可为而为之,如此方为圣人[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72小说]https://m.72xs.info最快更新!无广告!

    希望的事情。

    如果他不一直抱着兴复汉室还于旧都的梦想,只怕也不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秦天真心希望,诸葛亮能够活得轻松一些,能够多看看这大好河山。

    如今这般情况下,纵使孔明有天纵之才,难道还能逆转如此之大的劣势吗?

    既然注定是不可能的事情,那为何不在一开始就放弃?

    “所以孔明,放弃吧。”

    秦天叹了一声气道:“若你让我来说,我会建议你去投奔曹操。”

    “就算你看不上那人,至少也可以袖手旁观,苟全性命于乱世。”

    “何必去趟这注定不可能成功的浑水呢?”

    诸葛亮目光似乎有些茫然。

    短短半日的功夫,秦天已经把这天下大势一层一层的给他讲了个清楚。

    莫说他是诸葛亮,只怕随便拉一个路人过来,都能明白未来几十年历史会如何发展了。

    他那兴复汉室还于旧都的梦想,注定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如果当真是这样,那他还有没有必要出山?

    “可在下还是相信,人定胜天。”

    诸葛亮逐渐回过神来,竟是丝毫不改此前的坚定。

    “世间不可能之事那么多,如果都不去做,那岂不是注定没有成功的可能!”

    诸葛亮的眼神透露出一抹坚毅。

    “就好似那曹操,不也是在官渡之战击败了袁绍么?”

    官渡之战之后天下震惊,这场以少胜多的战役堪称经典,足以载入史册。

    曹操以两万兵力击败袁绍十万大军,这般成就,几乎可以说是千古未有!

    倘若真如秦天所说那般,看到敌人强大就不予抵抗,那所有的战争干脆都别打了。

    到时候两军对阵,大家分析一下纸面实力,实力差的一方直接投降算了,还能降低损失。

    难道开战之前,曹操就不担心那袁绍的十万大军会直接把自己消灭吗?

    可他不仅打了,而且还成功的做到了消灭了袁绍,奠定了自己强大的优势。

    秦天叹了一口气。

    这二者不可同日而语。

    一个是局面战争的胜负,一个是天下大势,又岂能相提并论?

    没错,局面的战争的确是可以创造奇迹,可很多时候,在大势的面前下,根本就没有给你创造奇迹的机会。

    秦天若是估算的不错,只怕一年之后赤壁之战就会打响。

    到时候孙刘联军同样可以创造堪称奇迹的战争。

    可那之后呢?

    孙刘注定不可能联合,没人会愿意屈居人下。

    若是他们两方联合,自然是可以抗衡曹操,甚至说不定真有几分北伐成功的可能性。

    退一万步来说,就算不联合,两家实力和曹操比起来都是十分弱小,只要不反目成仇,曹操也断然不敢轻举妄动。

    唇亡齿寒的道理谁不懂?

    曹操敢动手,那另一方定然会趁着曹操防御空虚的机会趁虚而入,这是曹操绝对不能接受的。

    所以三角形是最稳定的结构放在政治和战场之上也同样适用。

    作为天下势力最大的一方,两个相较而言比较弱小的人肯定会先联合起来干死最强的,之后再一决雌雄。

    可谁能想到,命运竟是如此捉弄人。

    那孙刘竟是在赤壁之战之后的短短几年便彻底交恶,这下莫说是联合了,不盼着对方倒霉都是宽宏大量了。

    孙刘反目成仇的根本原因便是关羽的战死。

    这是命运的巧合吗?

    秦天认为这却是命运的必然。

    孙刘貌合神离,虽然明知道只有联合才能生存,但问题是,你敢保证对方会不对你下手?

    不管是谁,最终的目的无非都是要打败曹操,在这个大条件下,哪怕明知道应该联合,但若是有攻占对方城池的机会,没有任何人会放过。

    这便是典型的囚徒困境。

    因为不知道对方会如何选择,是否会坚守自己的底线,所以最好的选择便是在对方出手之前先出手。

    哪怕这是零和博弈。

    关羽不是常胜将军,就算不败走麦城,只要孙刘一直在争斗,那他迟早都会死在战场上。

    就算他不死,张飞也会死,没人能够保证自己一直胜利。

    所以孙刘交恶是命运的必然。

    南方相对而言比较富庶,和刘备后来所占据的蜀地比起来,更是好得不要太多。

    蜀汉不可能放弃南方那肥沃的土地,孙吴也不可能对此无动于衷。

    所以他们交恶是必然的事情,纵使不因为关羽,也会因为其他事情最终反目成仇。

    所以从根本上来说,孙刘不仅是貌合神离,而且是注定分裂的。

    你不可能指望人永远保持理智。

    既然这般,那蜀汉和孙吴的灭亡,自然也是理所应当,水到渠成之事了。

    “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置之死地而后生,方为正理。”诸葛亮缓缓的说道。

    秦天一番劝说不仅没让诸葛亮放弃,反而是让他更加坚定了自己的信念。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秦天略带惋惜的说道。

    他不想看到诸葛亮去做一件基本上没有成功希望的事情。

    如果他不一直抱着兴复汉室还于旧都的梦想,只怕也不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秦天真心希望,诸葛亮能够活得轻松一些,能够多看看这大好河山。

    如今这般情况下,纵使孔明有天纵之才,难道还能逆转如此之大的劣势吗?

    既然注定是不可能的事情,那为何不在一开始就放弃?

    “所以孔明,放弃吧。”

    秦天叹了一声气道:“若你让我来说,我会建议你去投奔曹操。”

    “就算你看不上那人,至少也可以袖手旁观,苟全性命于乱世。”

    “何必去趟这注定不可能成功的浑水呢?”

    诸葛亮目光似乎有些茫然。

    短短半日的功夫,秦天已经把这天下大势一层一层的给他讲了个清楚。

    莫说他是诸葛亮,只怕随便拉一个路人过来,都能明白未来几十年历史会如何发展了。

    他那兴复汉室还于旧都的梦想,注定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如果当真是这样,那他还有没有必要出山?

    “可在下还是相信,人定胜天。”

    诸葛亮逐渐回过神来,竟是丝毫不改此前的坚定。

    “世间不可能之事那么多,如果都不去做,那岂不是注定没有成功的可能!”

    诸葛亮的眼神透露出一抹坚毅。

    “就好似那曹操,不也是在官渡之战击败了袁绍么?”

    官渡之战之后天下震惊,这场以少胜多的战役堪称经典,足以载入史册。

    曹操以两万兵力击败袁绍十万大军,这般成就,几乎可以说是千古未有!

    倘若真如秦天所说那般,看到敌人强大就不予抵抗,那所有的战争干脆都别打了。

    到时候两军对阵,大家分析一下纸面实力,实力差的一方直接投降算了,还能降低损失。

    难道开战之前,曹操就不担心那袁绍的十万大军会直接把自己消灭吗?

    可他不仅打了,而且还成功的做到了消灭了袁绍,奠定了自己强大的优势。

    秦天叹了一口气。

    这二者不可同日而语。

    一个是局面战争的胜负,一个是天下大势,又岂能相提并论?

    没错,局面的战争的确是可以创造奇迹,可很多时候,在大势的面前下,根本就没有给你创造奇迹的机会。

    秦天若是估算的不错,只怕一年之后赤壁之战就会打响。

    到时候孙刘联军同样可以创造堪称奇迹的战争。

    可那之后呢?

    孙刘注定不可能联合,没人会愿意屈居人下。

    若是他们两方联合,自然是可以抗衡曹操,甚至说不定真有几分北伐成功的可能性。

    退一万步来说,就算不联合,两家实力和曹操比起来都是十分弱小,只要不反目成仇,曹操也断然不敢轻举妄动。

    唇亡齿寒的道理谁不懂?

    曹操敢动手,那另一方定然会趁着曹操防御空虚的机会趁虚而入,这是曹操绝对不能接受的。

    所以三角形是最稳定的结构放在政治和战场之上也同样适用。

    作为天下势力最大的一方,两个相较而言比较弱小的人肯定会先联合起来干死最强的,之后再一决雌雄。

    可谁能想到,命运竟是如此捉弄人。

    那孙刘竟是在赤壁之战之后的短短几年便彻底交恶,这下莫说是联合了,不盼着对方倒霉都是宽宏大量了。

    孙刘反目成仇的根本原因便是关羽的战死。

    这是命运的巧合吗?

    秦天认为这却是命运的必然。

    孙刘貌合神离,虽然明知道只有联合才能生存,但问题是,你敢保证对方会不对你下手?

    不管是谁,最终的目的无非都是要打败曹操,在这个大条件下,哪怕明知道应该联合,但若是有攻占对方城池的机会,没有任何人会放过。

    这便是典型的囚徒困境。

    因为不知道对方会如何选择,是否会坚守自己的底线,所以最好的选择便是在对方出手之前先出手。

    哪怕这是零和博弈。

    关羽不是常胜将军,就算不败走麦城,只要孙刘一直在争斗,那他迟早都会死在战场上。

    就算他不死,张飞也会死,没人能够保证自己一直胜利。

    所以孙刘交恶是命运的必然。

    南方相对而言比较富庶,和刘备后来所占据的蜀地比起来,更是好得不要太多。

    蜀汉不可能放弃南方那肥沃的土地,孙吴也不可能对此无动于衷。

    所以他们交恶是必然的事情,纵使不因为关羽,也会因为其他事情最终反目成仇。

    所以从根本上来说,孙刘不仅是貌合神离,而且是注定分裂的。

    你不可能指望人永远保持理智。

    既然这般,那蜀汉和孙吴的灭亡,自然也是理所应当,水到渠成之事了。

    “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置之死地而后生,方为正理。”诸葛亮缓缓的说道。

    秦天一番劝说不仅没让诸葛亮放弃,反而是让他更加坚定了自己的信念。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11章 明知不可为而为之,如此方为圣人[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