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囤货后穿书七零:咸鱼知青成团宠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86章 大户[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72小说]https://m.72xs.info最快更新!无广告!

    nbsp;薛菱一自觉这事和自己没多大关系,但想到下午听到的对话后,还是乖觉的坐了下来。

    李母手上拿着一家人今年的分红,嘴上则解释道:“因为今年队里的收成还不错,所以工分也比往年值钱,一个工分能折合到1毛2。”

    听到这,即使早就知道了这事,但李家人的脸上还是不免带上了笑。

    毕竟这往年,他们新河大队最好情况,也是就一个工分折合成1毛的工钱罢了,没想到今年地里的收成居然这么好。

    薛菱一则暗自得意,她们第一生产小队今年工分能和往年拉开那么大差距,自己绝对可以算是最大功臣。

    先不说,自己在秋收时,人为给生产队增加的产量,就连昨天队里拉到食品站的任务猪,也是在自己不停开小灶的情况下,才能在这短短时间里内长到二等猪的标准。

    虽说这猪也就堪堪达到了二等的标准,但好歹这每斤的价格也比三等高了一毛多。

    而李母则扫视了一圈众人,这才继续说道:“咱们家也没几个人,所以我跟你爹直接做主了,家里人的口粮钱就从家里的总工分中扣。今年队里收入不错,扣除队里全年分的各类实物的折款后,我们家拢共还剩383.5元的现金。”

    李母口中的实物,包括生产队过去一年给社员分的口粮、菜油、棉花等,还包括过段时间队上杀猪时分的猪肉,以及过年前队上作坊做好后要分的粉条等。

    而薛菱一听到这,不禁咂舌,这时候农民可真不好当。

    乍一听,好像感觉这李家的收入还挺不错,但这前提是新河大队的每个工,也就是每10个工分可以值1块2。

    但事实是,这几年大部分的农村,普遍每个工只值48毛。

    当然,有的地方因为地理位置的原因,农副业发展不错,社员们每个工可以高到近2块,可这毕竟是凤毛麟角,全国也没几个生产队可以达到。

    所以,总体来说,新河大队的生产条件还算是很不错的,这也是当初薛伯父将侄女安排过来的另一原因,不然单凭薛母的建议,可不足以让他做出这样的决定。

    再说这李家有4个成年劳动力,李父现在45岁,李母也才43岁,全家却只有李清清和李思瑶这两个小姑娘需要家里来养着。

    而李家父子平日上工都是拿10个工分,农忙时李清源甚至还能拿到12工分每天,李大嫂之前下地也是拿8工分的狠人,李母农闲时因为要照顾李思瑶这孙女,所以早上基本不上工,但也是能拿56工分的。

    但李家最终能分红这么多,主要还是因为李家没有丧失劳动力的老人,孙辈又只有李思瑶一个小姑娘,所以即使家里有个正在读书的小姑子,可一家人的口粮钱花的也实在不算多。

    但试想一下,这要是李家孙辈再多两个男娃,李清清这辈再多个读书的孩子,或者家里多个老人,那算上这些人的口粮钱和学费、书本费,李家不说变成欠款户那么夸张,但基本可以断定就没多少分红了。

    毕竟,“半大小子,吃穷老子”,这男娃的饭量可是没办法拿那点基本口粮可以打发的。

    再加上为一家人制衣服、买杂物的钱,还有平日的人情往来,这生活质量也就基本就跌到底了。

    而这,也才是当下绝大多数家庭的现状,李家——毕竟还是新河村的大户了。

第86章 大户[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