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0章 论“学术关注”的突如其来[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72小说]https://m.72xs.info最快更新!无广告!
那首源于糖醋排骨遐想和跑调笛声的“广场舞神曲”,如同病毒般在周边几个社区的老年活动团体中蔓延开来。
nbsp其简单上口的旋律和易于模仿的动作,深受广大“舞林高手”的喜爱,甚至隐约有取代《最炫民族风》成为新一代“坝坝舞”国歌的趋势。
nbsp陆子昂严防死守,坚决否认与自己有任何关系,对外统一宣称“旋律取自民间,动作集体创作”,并将一切功劳归于刘奶奶父亲那本谁也看不懂的曲谱和张大妈等人的改编智慧。
nbsp他成功地将自己从“创作核心”的位置摘了出来,再次退居幕后,安心地继续记录小葱叶片的朝向变化。
nbsp然而,树欲静而风不止。这次的风,吹自一个他完全没想到的方向——学术界。
nbsp事情的起因是某位音乐学院研究民俗音乐的研究生,为了写论文,正在做关于“当代都市环境下民间音乐流变”的田野调查。
nbsp他偶然在公园里听到了这首魔性又带着点奇异熟悉感的广场舞曲,职业敏感让他意识到这曲子有点不一般——既不是传统的民歌小调,也不是纯粹的流行口水歌,更像是一种……自发性的、基于底层音乐逻辑的再创造。
nbsp他顺着线索一路追查,最终摸到了养老公寓这个“源头”。
nbsp在听了张大妈等人眉飞色舞、添油加醋的“创作历程”(重点突出了陆子昂如何在关键时刻“点拨”了一下,以及刘奶奶家的“祖传曲谱”如何提供了灵感)后,这位同学如获至宝。
nbsp在他看来,这简直是一个完美的案例:传统曲谱在现代社区的保存状态、非专业人群的自发性艺术创作、以及关键人物(陆子昂)那看似随意实则可能蕴含深意的“点拨”……这论文素材太丰富了!
nbsp于是,这位姓孙的研究生,带着录音笔、笔记本和满腔学术热情,郑重其事地来拜访陆子昂了。
nbsp陆子昂当时正和赵大爷研究怎么给那破收音机加个外接天线,试图收到更远的台,弄得满手油污。
nbsp看着眼前这个戴着黑框眼镜、说话引经据典、眼神里闪烁着求知光芒的年轻人,他第一反应是:收废品的现在都这么有文化了?
nbsp直到小郑干事在一旁介绍这是“音乐学院的高材生,来做学术研究的”,陆子昂才明白过来,顿感头大。
nbsp“陆老师,您好!”
nbsp孙同学激动地握住陆子昂油乎乎的手(后者没来得及躲开),“我对您在这首《欢乐夕阳红》(张大妈她们给曲子起的名字)创作过程中起到的作用非常感兴趣!
nbsp尤其是您是如何将传统的工尺谱元素,转化为现代广场舞音乐语汇的?
nbsp这种转化是基于一种有意识的艺术追求,还是无意识的nbspculturalnbspmemorynbsp的体现?”
nbsp陆子昂:“……我就哼了一下。”
nbsp“太谦虚了!”孙同学根本不信,“这种看似随意的‘哼一下,往往正是艺术直觉最本真的流露!您能详细描述一下当时的心理活动吗?
nbsp是否有受到特定环境、光线或者……气味的影响?”(他可能听说过某些艺术家需要特殊环境激发灵感)
nbsp陆子昂努力回想了一下:“当时……好像在想糖醋排骨。”
nbsp孙同学飞快记录:“食物与创作冲动的关联……很有趣的角度!还有呢?比如,是否参考了刘奶奶家曲谱里的特定章节?”
nbsp陆子昂:“那本子我看不懂。”
nbsp“融会贯通!跳出形式的束缚!”孙同学眼睛更亮了,“这才是更高的境界!直接把握传统音乐的神韵!”
nbsp陆子昂感觉没法沟通了。
nbsp他试图求助地看向赵大爷,赵大爷揣着手,用看傻子的眼神看着孙同学,嘟囔了一句:“读书读迂了。”
第290章 论“学术关注”的突如其来[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