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八章[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72小说]https://m.72xs.info最快更新!无广告!
sp; nbsp夜色渐深,船舱里灯火通明。
nbsp郡城内,汉军取代秦军巡视城头,严守城门。被俘的守军和青壮暂移至城外,和出战的秦军看管在一处。
nbsp新蔡百姓皆是关门闭户,整夜不敢合眼,唯恐有汉军突然破门而入。
nbsp提心吊胆一夜,直至天明,众人担心的事始终没有发生。
nbsp有胆大的推开窗,发现有眼熟的散吏结伴而行,都是手提铜锣,一边用木槌敲击,一边大声道:“桓大都督下令,今日城外施粥!”
nbsp“汉天子仁德,不伤百姓!”
nbsp散吏一路走,一路高声说话,每隔一段距离就会停下,一人继续敲锣,一人召集开窗的众人,高声道:“战事已毕,新蔡归入桓汉。”
nbsp“桓汉天子仁德,诸位也都晓得。”
nbsp“桓大都督自然要遵守旨意。”
nbsp“再者说,大家都是汉室,自不会有屠城灭族之事,家中有男丁从军的也是一样。诸位父老尽可安心。”
nbsp“今岁粮食歉收,粮价又高,我知诸位家中都少谷麦,一日两餐都是粥水,青壮也未必能吃饱。”
nbsp“城外正在熬粥,家家户户都可去领!”
nbsp散吏的话说得直白,甚至有几分粗糙。
nbsp偏偏是这种语言最能让人相信。
nbsp如果按照朝廷官文的样式张贴告示,城内众人未必会明白,反而会心生疑虑,对即将接手此地的桓汉官员很是不利。
nbsp桓冲麾下战事顺利,发兵彭城的谢玄和郗融却遇上麻烦。
nbsp彭城曾为秦璟驻地,此后为秦玦驻守,城内将兵各个精悍。百姓亦能开弓射箭,上马作战。
nbsp自漠南战事结束,秦玦即带兵返回彭城。随着两国的关系发生变化,彭城的防守愈发严密。
nbsp秦玦上表秦璟,请征当地青壮。得到许可之后,迅速张贴告示,陆续有州内青壮应征,分发皮甲兵器,准备面对即将到来的战事。
nbsp增补兵源之外,秦玦下令加固彭城、下邳及沛郡三地城防。
nbsp如汉军来攻,三地可如犄角之势,互相支应,共为防御。
nbsp谢玄和郗融率北府军由陆上进攻,很快被秦军斥候发现。秦玦严令部将不许出战,牢牢守住城池,牵制汉军兵力。
nbsp同时,派人给豫州的秦玸送信,严守颍川,预防汉军声东击西。
nbsp交战之初,双方就陷入拉锯。
nbsp秦军占据地利,汉军则有兵力优势。一时之间,谁也奈何不了谁。
nbsp并州刺使投汉,本欲带兵南下,对彭城两面夹击。不料想,冀州刺使突然发兵,声称要讨逆。
nbsp随着战事进行,并州刺使渐渐发现,冀州刺使未必如表面上忠于长安,背后或许另有盘算。只是战况激烈,彼此胶着,一时之间猜不出对方真意,唯有压下莫名的念头,集中全力应战。
nbsp从七月底到九月初,随着汉军北上,秦国境内的并州、冀州以及荆、豫、徐三州先后燃起战火。
nbsp战事不断加剧,凡军队交锋之地,百姓要么从军,要么拖家带口南逃。尤其是战事最激烈的徐州,近乎乱成一锅粥。
nbsp与此同时,秦国的军队攻入汉中,同桓石秀和桓石民率领的汉军交锋。
nbsp秦玖驻于朔方城,提防有贼寇趁机南下。
nbsp秦玓受封大都督,领兵攻襄阳。
nbsp一年之前,这里曾是两国天子的会盟之地。现如今,整座襄阳城被大军包围,随时可能被碾成齑粉。
nbsp桓石秀身披铠甲,亲自出战。
nbsp秦玓没料到,在兵力对比如此悬殊的情况下,守城的将领竟会当面迎战。
nbsp双方甫一交锋,秦军就发现不对。
nbsp汉军列出战阵,貌似声威赫赫,实则却不堪一击,触之即溃。跳荡兵还能战上两合,队主以上完全是虚晃一枪,掉头就跑。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nbsp秦军上下都点懵。
nbsp这情况,是不是有哪里不对?
nbsp追还是不追?
nbsp眼见汉军就要跑没影,秦玓浓眉紧蹙,为防其中诈,下令暂时收兵。
nbsp第一日的战斗,就这样虎头蛇尾的结束。
nbsp众将回到营盘,坐于帅帐之内,齐齐望向大都督,都不太明白,对方葫芦里究竟卖的是什么药。
nbsp“梁州刺使素有英名,其智非凡。此间必定有诈,不可不防!”一名参军出言。
nbsp参军所言正是众人心中所想。
nbsp然而,对于桓石秀的目的,众人却是莫衷一是,说什么的都有。讨论到最后,也没能讨论出什么像样结果。
nbsp秦玓转向随大军出征的张廉,道:“伯考可有计较?”
nbsp张廉思量一番,道:“仆以为,此事有两种可能。”
nbsp“伯考快讲!”
nbsp“其一,梁州兵力不足,对方故布疑阵,实为拖延战事,等待援军。”
nbsp此言一出,有不少将领点头。
nbsp“其二,是在他处设下埋伏,引我军前去。”
nbsp对于这种说法,仅有少数人表示赞同。
nbsp原因很简单,襄阳城被秦军包围,一举一动都在秦军的眼皮子底下,并不适合设置伏兵。
nbsp费尽力气,秦军根本不入圈套,岂不是百忙一场?
nbsp以桓石秀的头脑,理应不会做出这样的蠢事。
nbsp听过张廉的分析,帐中又陷入沉默。
nbsp最后,秦玓采纳张廉的建议,派出大批斥候,搜索襄阳城附近,凡是稍有可能的设伏地点,都要严查几回。
nbsp仰赖秦军兵多将广,声势浩大。
nbsp桓石秀从最初就收缩兵力,只要不过襄阳城,秦军斥候几乎畅行无阻。
nbsp秦军定计,翌日休兵,计划夜袭襄阳。
nbsp不承想,桓石秀竟再次出城邀战。见秦军大营前高挂免战牌,直接派人到营前叫骂。等到秦军出营列阵,骂得正欢的士卒立即收声,掉头就跑。
nbsp一切仿佛昨日重演,两军摆开阵势,秦军冲锋,汉军就跑,压根不同对方接战。
nbsp有秦军将领追到城下,兜头就是一阵箭雨,偏偏没什么准头,连点皮都没擦破。
nbsp“战”后收兵,众将再次沉默。
nbsp这到底是这么回事?
nbsp是夜,秦军按计划夜袭。
nbsp汉军似早有预料,城头火把邻里,城四周的遍设拒马,每隔二十步就立下火把。
nbsp整座襄阳城被灯火包围,城墙都像在发光。
nbsp秦军傻眼。
nbsp衔在口中的软木登时掉落。
nbsp这还怎么夜袭?
喜欢。
第三百一十八章[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