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四章[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72小说]https://m.72xs.info最快更新!无广告!
p;nbsp长安和建康暂时和平,不代表始终如此。
nbsp同为汉家政权,为统一华夏,早晚会有一战。
nbsp秦璟的威名传遍南北,有他镇守三州,哪怕只是名义上,建康也不会轻易骑兵。不是害怕,而是需要充足的准备,调集足够的兵力。
nbsp有备方能无患。
nbsp现如今,朝廷欲收回三州,还是趁秦璟领兵在外,如何能让将士服气?
nbsp秦氏以坞堡起家,将士誓死追随,是敬佩秦氏的勇猛,是敬佩秦氏对敌作战的强悍。如今秦策入主长安,称帝建制,曾埋在台下的弊端逐渐显现。
nbsp总体来看,长安要收回地方政权兵权绝不算错。为巩固君权,这是必须走出的一步。
nbsp也在做同样的事。
nbsp然而,秦策和目的相同,面对的问题却截然不同,施行的手段更是南辕北辙。
nbsp更重要的一点,直面的是地方豪强和高门士族,秦策面对的是追随多年的老臣,甚至要从儿子手中收回权利。
nbsp两相对比,秦策心中也苦,奈何有苦说不出,只能生生往喉咙里咽。
nbsp收回君权,不过是刚刚起步,还有相当长的路要走。稍有不慎,就可能满盘皆输,一切回到起点。
nbsp秦策的问题更加严重。
nbsp步子迈出去,相距百米就是深坑。挖坑的都不是善茬,后宫里还有刘皇后和刘淑妃在等着,当真是举步维艰,两步就要崴脚。
nbsp奈何路是自己走的,脚下的泡也是自己踩的。
nbsp夜深人静时,秦策独坐光明殿,常会凝神思索,事情为何会走到今天这一步。
nbsp答案始终遥远,亦或是他根本不想得出答案。
nbsp局面已经如此,回头的代价太大,对秦策而言,只能一步接一步走下去,哪怕脚下伤痕累累,也不能退缩。
nbsp太元四年,九月
nbsp秦策的第二道旨意送入草原。
nbsp之所以有这道旨意,全因之前的使臣在中途迷路,压根没找到秦璟,只能灰溜溜的回京请罪。
nbsp知晓事情始末,面对跪在面前臣子,秦策发火也不是,不发火也不是,到头来,只能高举轻放,恕其无罪。
nbsp退出光明殿后,使臣一扫之前的战战兢兢,哪里还有半分恐惧。
nbsp迷路是真,不想找到秦璟更是真。
nbsp“四殿下扫北,平定贼患,有靖边扶鼎之功。官家糊涂,竟要收回三州兵权!”
nbsp“荆、豫、徐三州兵权收回,交谁掌管?州刺使吗?岂能服众,简直是笑话!”
nbsp众人言是为国考量,实则心中都打着算盘。
nbsp忧心国境是一则,再有一则,秦策慑服豪强、加强君权的目的太过明显,众人如此反对,不过是借秦璟之名,为自己寻个借口,留一条后路。
nbsp无论君臣之间如何谋划,第二道旨意顺利送入草原。
nbsp不知该说传旨的官员运气太好还是太过不好,一路跟着骑兵的足迹深入大漠,溜达半个多月,遇上一场沙风,行李和人员损失大半,样子不比乞丐好上多少。
nbsp实在没办法,正准备仿效前任返程时,突然遇上一队斥候,差点被当做奸细抓起来。
nbsp时辰当面表明身份,斥候仍是半信半疑。干脆将人绑上马背,一路飞驰到秦璟面前。
nbsp“长安旨意?”
nbsp骑兵正在一条小河旁休息,秦璟兴致好,正亲手刷着马背。听部曲来报,动作忽然停住。引来战马不满的响鼻。
nbsp“人在哪里?”
nbsp部曲接过缰绳,秦璟抓起身侧的镔铁长枪,几步走到一处简陋的栅栏前。
nbsp栅栏里是新得的牛羊,不日将送回西海郡,交给秦玚市往长安和建康。
nbsp送旨的官员和十几个随从都被关在羊圈,一身狼狈,偶尔会被好奇的羊羔顶上两下。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nbsp“殿下!”
nbsp见秦璟走来,官员登时精神一振,大声道:“殿下,仆有长安旨意!”
nbsp行到近前,秦璟命人将栅栏打开。
nbsp“张少卿?”
nbsp见秦璟认出自己,张蚝差点当场流泪。
nbsp确认张蚝等人不是奸细,立刻有部曲取来食水和干净的衣物。十几人两日未进粒米,张蚝尚能维持礼仪,随行之人都是不管不顾,开始狼吞虎咽。
nbsp用过食水,张蚝精神稍好,取出随身携带的圣旨,恭敬递到秦璟面前。
nbsp秦璟挑眉。
nbsp这个举动足见对方的态度。
nbsp对于秦策,张少卿似乎没有太多的敬畏。
nbsp展开圣旨,从头至尾看过一遍,秦璟眸光渐冷,冷到极致,竟然勾起嘴角,缓缓的笑了。看到他这个笑容,张廉和夏侯岩同时脊背发凉,颈后汗毛倒竖。
nbsp与此同时,远在千里之外的建康城,城门大开,迎接西域诸胡和吐谷浑的进贡队伍。
nbsp高坐太极殿中,连续三日受使臣朝拜。
nbsp翻阅呈送的贡品簿册,颇有几分意兴阑珊。总之是些宝石香料,骆驼牛马,不会有太多惊喜。
nbsp相反,为稳定西域和吐谷浑,朝廷要破费一番力气,赏赐不能太轻,让对方以为被怠慢,或是汉朝有意发兵,连面子都不肯做。但也不能太重,可没想去做个冤大头。
nbsp除此之外,还有不少部落进献美人。
nbsp美人送回来不好退回去,没心思留在宫内,准备给各家臣子送去。
nbsp西域胡姬善舞,当个景赏也不错?
nbsp可惜的是,送了一圈,愣是一个都没送出去。原因很简单,妖娆艳丽的胡姬压根不符合时下审美。
nbsp仔细想想,时下仍以“类猿”比喻某些番邦,并且是光明正大的记载在朝廷文献上,这些发色和肤色迥异于汉族,轮廓也相对深邃的美人送不出去,甚至被嫌弃,倒也能说得过去。
nbsp最终,是宦者给提醒,高门不要,不是还有臣服的胡人?
nbsp“对啊!”
nbsp一拍大腿,召来秃发孤等人,总算把这些美人安置妥当。
nbsp秃发孤等都是万分感激,欢欢喜喜带着美人回家。
nbsp各部使臣闻听消息,私下里认定:桓汉天下英雄盖世,不为美色所动,更擅利用人心。此番借花献佛,既免去后宫被安插探子,又试探过朝中文武态度,最后更以美人笼络人心,足见心计深沉。
nbsp“心计之深,非寻常可及。”
nbsp各部使臣归国后,纷纷极力劝说国主和首领,桓汉天子高深莫测,莫要与之为敌。若不然,怎么死的都不晓得。
nbsp得到这种效果,实在出乎预料。
nbsp回头想想,难免对月长叹,做皇帝做到他这份上,当真是不容易。
喜欢。
第二百七十四章[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