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一章[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72小说]https://m.72xs.info最快更新!无广告!
,家人连坐,流刑!”
nbsp这些人不是能力才导致救灾不力,而是实打实的贪墨灾银,趁天灾霸占田地,强逼灾民为佃户。
nbsp如此罪行,不杀不足以平民愤!
nbsp今日纵容他们,必会予人“天子心慈手软”的印象。今后再下旨意,也会被认定是“雷声大雨点小”,以身试法这会变得更多。
nbsp“由三省派下官员,同各州刺使详审。罪证确凿,定斩不饶!家人连坐流刑,男子充军边州,四代之内不许出仕!”
nbsp对于前几句话,群臣皆以为然。
nbsp但是,四代不许出仕?
nbsp朝廷选官自有章程,罪人的后代,庶人出身,地方怎会举荐,中正又如何会品评?
nbsp谢安和王彪之都有些奇怪,看向御座上的天子,表情中带出几分不解。
nbsp郗超坐在文臣之中,垂眸看着笏板,嘴角微微翘起,始终不发一言。这位年轻的天子,行事常会出乎预料。
nbsp想想范公办学,再想想幽州和建康的书院,郗超心中已然有了答案。
nbsp就目前而言,这个答案过于惊世骇俗,在心中想想就罢,绝不能诉之于口。否则,怕会引起不少的麻烦。
nbsp“朕意已定,照此实行。”
nbsp没给群臣开口的机会,命三省草拟官文,随后大手一挥:此事既定,下一议题!
nbsp朝会结束之前,命宦者宣读旨意,在群臣头顶落下一记惊雷。
nbsp“以尚书仆射谢安为司徒,护军将军、散骑常侍王彪之为司空。”
nbsp旨意十分简洁,掐头去尾,就两个字:升官。
nbsp司徒、司空承袭汉制,皆为正一品,仅在丞相之下。
nbsp众人从震惊中回神,目光在郗愔、谢安和王彪之三人之间轮转,最终望向御座,实在有些不明白,天子的葫芦里酒劲卖的是什幺。
nbsp这是要行三足鼎立,制衡?
nbsp不等群臣想明白,宦者又宣读第二道旨意。
nbsp“以中书侍郎郗超为中书令,加侍中;以青州刺使郗融为冠军大将军,都督青、兖两州诸军事。”
nbsp这份旨意以下,太极殿中更是一片寂静,许久不见一人出声。
nbsp终于,谢安出声打破沉默,固辞司徒。王彪之随之出列,对司空坚辞不受。
nbsp硬是不点头,圣旨既下,没有更改的道理。
nbsp“两位负鼎之臣,于国于民俱有大功!”
nbsp一锤定音。
nbsp话说到这个份上,谢安和王彪之再推辞,就有些说不过去了。
nbsp两人之后,郗超出列,拜谢受官员。因郗融不在朝,郗愔代子拜谢。
nbsp谢安和王彪之退回原位,再看御座上的天子,心情都有些复杂。
nbsp郗愔和郗超早有预料,知晓郗氏软化态度,主动递出善意,天子必会有所回报。只是没有料到,回报会如此之大。
nbsp侍中为天子近臣,有的时候,甚至能影响天子对局势的判断。
nbsp以郗超为是侍中,是已尽释前嫌,欲加重用。
nbsp以郗融为冠军大将军,则是想向郗愔做出保证,郗氏释放善意,不会翻脸不认人,郗氏在北府军中的地位不会改变,纵然郗愔不在了,只要郗融不犯大错,位置也不会被他人取代。
nbsp郗愔十分明白,以郗融的能力,这个品位已到尽头。再向上升未必是好事,还可能为家族带来麻烦。
nbsp天子表态,郗氏在北府军中的地位不可动摇。
nbsp无论陈郡谢氏、琅琊王氏和太原王氏,至少十年之内,不会寻到机会下手。
nbsp十年之后,天子大权在握,他的孙辈也成长起来,高平郗氏是更进一步还是原地踏步,亦或是步向衰落,全看天意如何。
nbsp郗愔不确定,自己是不是能亲眼看到那一天。
nbsp他唯一能做的,就是尽己所能为家族铺路,为子孙后代埋下善因,盼能结下善果。
nbsp以谢安为司徒,王彪之为司空,既是对两人功劳的肯定,也是对两姓高门的安抚。以两家的聪明,理当能明白背后的用意。
nbsp何况谢玄和王献之随大军西征,眼界开阔,未必有意北府军。
nbsp这样两道旨意,既有安抚又有震慑,群臣一时间想不明白,等到归家之后,仔细商量,总能想得透彻,得出答案。
nbsp太原王氏未在圣旨之上,却没有任何不满。
nbsp王坦之故去之后,族中尚未能于谢安和王彪之并列之人,仓促升品并非好事。相反,天子巡狩期间,王氏族中有六七名郎君随驾,如今都在边州出师,发展的势头不亚于其他两姓子弟。
nbsp郗愔在等十年,等着族中子弟成长起来,太原王氏又何尝不是。
nbsp士族高门,只要家风不堕,总能培养出人才。
nbsp到时候,年长者退出朝堂,年轻的郎君旗鼓相当,究竟鹿死谁手,现下都是未知。
nbsp朝会结束后,谢安和王彪之同行。
nbsp登车之间,恰好见到郗愔和郗超父子联袂走出宫门。
nbsp彼此望见之后,当面没说什么,仅是遥对拱手,旋即登上马车。
nbsp健仆控缰,骏马打了个响鼻,嗒嗒的马蹄声很快响起。
nbsp四辆马车穿过御道,伴着亲清脆的鞭花,最终调转方向,分别向乌衣巷和青溪里驰去。
喜欢。
第二百七十一章[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