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桓容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二百六十八章[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72小说]https://m.72xs.info最快更新!无广告!

    太元三年,五、六月间,南地连降数场大雨,nbsp江河水位暴涨,nbsp三吴之地隐现水患;北地数月未曾降雨,农人担水灌田,nbsp仍有麦苗成片枯死。司农上禀,并、蓟、青三州皆有大旱蝗灾迹象。

    nbsp民为国基,nbsp粮为民本。

    nbsp情况刻不容缓,南、北两地都是绷紧了圣经,nbsp到后来,nbsp巫士都被召进宫,日夜占卜天相,南地询问水患,北地则是求雨。

    nbsp从都城派往各地的快马络绎不绝。

    nbsp无论建康还是长安,此刻都不敢有半点大意。

    nbsp咸安年间,nbsp三吴之地曾遇大灾,饿殍遍地。事后统计,nbsp竟有上千百姓逃离,nbsp村落成空,数年未曾恢复,对建康是不小的打击。

    nbsp对长安来说,旱灾和雪灾都是寻常,常年风调雨顺才是怪事。但今年的情况不同以往,据各州送回的消息,这场大旱非同寻常,必要时,需开各地府库赈济。

    nbsp南北两地都不太平,满朝上下都在心忧天灾。

    nbsp这个时候,无论建康还是长安,都无心去找对方的麻烦。反而很有默契,互相递送国书,措辞分外的客气,就为避免天灾人祸同时发生,动摇王朝根基。

    nbsp整个太元三年,两国边州意外的太平。

    nbsp秦兵和汉兵巡逻相遇,偶尔还会颔首致意,少有发生摩擦。

    nbsp出现这个局面,实是天灾所迫。

    nbsp按照的话来讲,老天的心思你别猜,想破头也未必能想出个五四三二一。

    nbsp封建迷信?

    nbsp穿越这种神奇的事都能发生,自己头上还顶着个复制开关,身边更有扈谦这样的神人,偶尔迷信一回又有何妨?

    nbsp目前两国相安无事,边界没有战事发生,不代表能一直和平下去。

    nbsp为保证不出状况,即使出状况也能迅速应对,连下数道旨意,以无地青壮充边州,丁男丁女皆可。

    nbsp“凡移边州者,授田三十亩,免三年粮税。”

    nbsp三十亩的确不少,结合现下的亩产,又委实不多。这是在南方,如果换成北边靠近草原的州郡,七十亩都不嫌多。

    nbsp除此之外,朝廷发下官文,凡填边州之人,由当地治所提供农具耕牛,农具按户分授,百姓无需出一个铜板,耕牛可买可赁,买以市价七成,租赁仅需提供草料,保证不故意伤害牲畜。

    nbsp第三,朝廷免费发下粮种,连续三年不变。

    nbsp如遇天灾或是战事,田地歉收,每户都可到治所领取口粮。丁壮从军还有军饷,杀敌有奖,死伤有抚恤。

    nbsp这种做法,部分仿效曹魏屯田,战时为兵,闲时为民。确保边州兵力充足,遇敌来袭,人人皆兵。

    nbsp也承认,此法并非十全十美,缺点同样不小。

    nbsp但是,两利相衡取其大,两害相取其轻,以目前的情况,边界屯田吞兵实为必要。尤其是新取的秦州、河州两地,不比梁州、荆州,直接调兵会引起长安警觉,开垦荒田好歹是个借口。

    nbsp至于长安会怎么做,那就是兵来将挡水来土掩。

    nbsp毕竟秦策还没糊涂到底,天灾频发,粮库都要见底的时候,发动战争太不明智。如果是对胡人政权,还算师出有名,大可以动手开抢。

    nbsp彼此都是汉家正确,打的都是恢复汉室的大旗,动手开抢?

    nbsp脸面还要不要?

    nbsp名声还要不要?

    nbsp退一步学建康屯兵屯田?

    nbsp耸耸肩膀,表示没关系。

    nbsp事情重在先机。

    nbsp他的目的是扎根秦州等地,确保有充足的兵力威慑,让长安投鼠忌器,不敢轻易动手。主要目的达到,长安是不是仿效屯兵,对他关碍不大。

    nbsp如果秦策下令屯田,真能屯出结果,对北地的百姓也算是好事。

    nbsp想清楚其中关节,力排众议,坚持下旨,从交、广等地征民充秦、河两州。

    nbsp交州和朱崖州刚刚经历战火,夷人未全部消灭,恐其贼心不死,实不好抽调太多丁口。故而,又下旨,押送战俘和夷人北上,交由臣服的羌人和鲜卑人看守,在秦州和吐谷浑交界地垦荒开田。

    nbsp田地开出来,又将人要至边州修筑敌垒。

    nbsp这些身材矮小、皮肤黝黑,身体素质不错,适应性也是极强。只是天生懒惰,想让他们干活,全要靠羌人和鲜卑人的鞭子。

    nbsp从太元三年到太元六年,北迁的战俘的夷人不下五千,到太元七年,朝廷派人统计,剩下的不足一千。

    nbsp残酷吗?

    nbsp的确。

    nbsp但是,看看这些夷人在交州和朱崖州都做了些什么,数一数死在他们手里的汉家百姓,少许的不忍立即会烟消云散。

    nbsp在羌人和鲜卑人眼里,这些夷狄根本不能算作是人。

    nbsp语言不通,听不懂命令没关系,多抽几鞭子会立即明白。犯懒也没关系,继续抽,全身懒骨头都能变得勤快。

    nbsp事情传出,交州和宁州边界很是安宁了一段时日。

    nbsp见识过桓汉的手段,再是贼心不死,也不敢轻举妄动。以往汉兵剿贼,要么杀死要么驱逐,如今却是连杀来抓,被抓比掉脑袋更加难受。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nbsp南行的商队抓住机会,鼓动小部落酋首揭竿而起,反抗大部落,臣服桓汉。

    nbsp事情持续发酵,在短短两年时间内,靠近桓汉的番邦几乎是内乱不停,按照谢安的谋划,改朝换代不说,更是一年一换。

    nbsp频繁的内乱,即使有夷人往边界骚扰,照样不成气候。将兵和边民合力抓捕,带头的当场杀死,余下的全部上报朝廷,是留在当地方劳动改造,还是迁往北地造城开荒,全看天子之意。

    nbsp太元三年,七月底

    nbsp建康迎来又一场

第二百六十八章[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