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桓容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二百五十一章[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72小说]https://m.72xs.info最快更新!无广告!

    吐谷浑王室属东胡鲜卑,祖上同建立燕国的慕容鲜卑同出一脉。

    nbsp国内贵族官员多为慕容鲜卑和拓跋鲜卑,平民多是实力较弱的鲜卑部落和羌人部落,以及被征服的羯人和杂胡。

    nbsp吐谷浑王辟奚是先王叶延的长子,骑射功夫不凡,兼有谋略心计,在位期间,一度将吐谷浑的国力带上顶峰。

    nbsp面对氐秦和张凉的威胁,辟奚能屈能伸,被逼到底线,不惜战上一场。最终熬到两者国破,趁机收拢不少西逃的部落,国力未受战乱影响,反而更上一层楼。

    nbsp可惜的是,他的儿子没继承这份本领。

    nbsp两月之前,大王子顿兵边境,本为威慑强邻,拦住左右摇摆的拓跋部和杂胡。

    nbsp未承想,辟奚千叮咛万嘱咐,照样没能让儿子变得聪明,反而被谋士说动,发兵侵扰桓汉边境,引来汉兵报复。

    nbsp战斗持续两个月,迟迟没有分出胜负。

    nbsp万余强兵困于汶山一代,被汉兵牢牢牵制,丝毫动弹不得。临近河州的边界空虚,给了杂胡可趁之机,眨眼的时间,竟有不下五支部落北逃。

    nbsp虽说逃走的都是小部落,对国内并无太大的影响,但事情有一就有二,有三就有四,今天是杂胡,明天是羌人,后天可能就是拓跋鲜卑!

    nbsp吐谷浑王连下三道命令,严令大王子尽快结束战斗,挥师防守边界。

    nbsp第一道命令送达,大王子借口推脱,硬要打败汉兵,才好将兵权彻底攥在手里;

    nbsp第二道命令下达,正赶上战事不利,大王子有所动摇。

    nbsp谋士见事不对,使出浑身解数,各种圣舌灿莲花,终于说服大王子顶住压力,坚持不退兵。甚至给吐谷浑王送去书信,言战事已开,不可轻易退兵,如若不然,会造成军心不稳,很可能被汉兵钻了空子。

    nbsp吐谷浑王收到回信,额头鼓起数条青筋。

    nbsp现在知道后果严重了?

    nbsp事情是哪个挑起来的?啊?!

    nbsp第三道命令送来时,大王子已同汉兵鏖战两月,彼此互有胜负。表面看是不相上下,可往远处想,汉家天子将要亲征,梁州的兵力至少增多一倍。

    nbsp自己手下骑兵有数,父王不可能派出援军。鏖战时间越长,对他越是不利。

    nbsp大王子固然爱听好话,又有些刚愎自用,终归没有笨到极点,对危险总能有点预期。这种情况下,他已经生出退意,回复使者,打算按照吐谷浑王的意思,尽速同汉兵休战。

    nbsp问题是,他想休战就能休战?

    nbsp到别人家里跑马,顺便杀人放火、抢劫财物,如今说句不想打,就想拍拍屁股走人?世上没有这么便宜的事!

    nbsp赔偿?

    nbsp照样不行!

    nbsp吐谷浑王知晓事情无法善了,给大王子下令的同时,派人给桓汉递送国书,主动放下身段,颇有求和之意。

    nbsp看到这份国书,冷笑一声,直接丢到一边,连回信都懒得写。

    nbsp谢安和王彪之非但没有劝说,反而一起表示:陛下做得对,就该这么干!

    nbsp两人之前劝阻亲征,不代表反对同吐谷浑的战争。

    nbsp事实正相反,对于桓石秀以牙还牙、针锋相对之举,两人举双手赞成。

    nbsp随驾的士族郎君求战心切,知晓吐谷浑王递送国书,有主动求和之意,难免心中焦急,唯恐天子点头,失去征战沙场的机会。

    nbsp好在压根不理对方请求,坚持之前的决定,御驾亲征,打到吐谷浑丢盔弃甲、彻底没脾气为止!

    nbsp太元元年八月,御驾抵达汉中。

    nbsp梁州刺使率兵备边,出征吐谷浑,州治所官员大半随行,留下两三人处理州政,遇不决之事递送汶山,交刺使当面。

    nbsp御驾抵达时,城内百姓正筹集军粮,路边皆是堆满的大车。

    nbsp战斗持续将近三月,朝廷军饷尚未送到,大军所需的粮饷全出自府库。

    nbsp州内粮库将要见底,恐不能支应,百姓闻讯,开始自发筹粮。城内的豪强纷纷解囊,粮商也不吝啬,第一批筹集的军粮,足够大军支撑到十月。

    nbsp一车车的粮食布匹送到州治所,职吏和散吏正忙着清点,造册后遣人送去前方战场。

    nbsp的队伍没有进城,仅派人通知城内。

    nbsp知晓御驾经过,治所官员顿时眼前一亮,顾不得其他,立即上马飞驰出城。

    nbsp留守的官员请见天子,一为告罪,言御驾至汉中,身为臣子未能恭迎,实是不该;二来,就为城内筹集的粮饷。

    nbsp“数月鏖战,汉中青壮多被征召,御北的将兵和壮丁不能轻易调动,如无他法,只能以妇人和老人送粮。”

    nbsp职吏言辞恳切,声音沙哑。

    nbsp因数月忙碌,熬油费火,人瘦得有些脱相。脸颊向内凹陷,眼底挂着青黑。知道他是累的,不知道的,见他这副样子,八成以为是病入膏肓。

    nbsp当场点头,调两队骑兵及豫州青壮护送军粮。

    nbsp“谢陛下!”

    nbsp职吏伏身在地,久久不起。

    nbsp唤了两声,未见有任何反应。甲士上前查看,发现人已经昏迷过去。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nbsp“疲累所致,需好生休养。”

    nbsp得医者回报,既是感动,又有几分震撼。召其他职吏询问,知晓昏倒之人出身汉中,家族为当地豪强,曾遭胡贼屠戮,仅剩他这一支,自此恨透了鲜卑和羌人。

    nbsp出仕之后,凡事兢兢业业,任劳任怨,从未有半点马虎。

    nbsp桓石秀带兵出征,特地将他留下,就是出于对他的信任,并言:“有公在,身后安矣。”

    nbsp问话时,谢安等人皆在驾前,包括随驾众人,都受到不小的触动。

    nbsp告辞州内官员,御驾继续前行。

    nbsp八月底,大军终于抵达汶山郡。

    nbsp彼时,桓石秀正带兵邀战,追击一股吐谷浑骑兵,誓要将其彻底剿灭。

    nbsp刘牢之被从建康调来,一路快马加鞭,在汶山追上圣驾。满面风尘,还没来得及休息,就被召至御前,商议边界战事。

    nbsp看过舆图,知晓桓石秀追袭向西,刘牢之当即眉头一皱,抱拳请命,请带两千人前往接应。

    nbsp“臣疑此间有诈。”

    nbsp“道坚是说,吐谷浑会设下伏兵?”

    nbsp“臣不敢十分肯定。”刘牢之正色道,“凡事不怕一万只怕万一。如有埋伏,两千骑兵足够接应,确保大军脱身。如果没有,亦能随桓刺使追袭,助大军一臂之力。”

 &nb

第二百五十一章[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