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八章[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72小说]https://m.72xs.info最快更新!无广告!
bsp; nbsp好在桓使君手下不缺能人,不能大规模烧砖,可暂时以打磨的石块填补。城门处立起巨木,工匠轮换开工,两扇巨门很快现出雏形。
nbsp城墙之内,战中损毁的房屋多被修补。
nbsp有过并肩作战的情谊,汉、胡的界限不再如之前泾渭分明,豪强富户纷纷慷慨解囊,帮助城内百姓渡过难关。
nbsp下令打开粮仓,将氐兵抢来的粟米谷麦尽数发下。
nbsp同时在城内广贴告示,雇佣壮丁建造城池,每日有一顿膳食,工程结束另有工钱;征兆州兵,不分胡、汉,经过筛选,成功入营者,饷银待遇同幽州州兵一般无二。
nbsp这样的告示贴出,引起的反响非同一般。
nbsp按照往年的例子,每逢城池被破,城内的百姓总会死伤逃离,人口锐减。
nbsp打破常例,仇池城易主,城内的人口非但没有减少,反而陆续增添。至于来源,有分散在附近的杂胡部落,也有从姑臧等地逃来的西域胡,甚至有游走在边界的吐谷浑人。
nbsp当然,数量最大的仍是汉人流民。
nbsp比起幽州流民,这些人的遭遇更为凄惨,大部分面黄肌瘦,在北风中瑟瑟发抖。至少有一多半身上带着鞭伤,有的年深日久已经发黑,有的刚刚结痂,甚至还渗着鲜血。
nbsp依情况推测,十有八九是从临近州郡逃出的羊奴。
nbsp自城头俯视,等着入城的流民排成长龙。多数是壮年的男子、妇人,少部分是半大的少年,老人和孩童都极少见。
nbsp究其原因,不愿想,也不敢想。
nbsp乱世之中,人命犹如草芥。
nbsp他不是神仙,没法吹一口气,动动手指就将中原扫清,救下所有遭受苦难的百姓。他所能做的,是一步一步稳健踏出,尽己所能,做好当下。
nbsp闭上双眼,深深吸一口气,冷气沿着鼻腔流入肺部,禁不住打了个哆嗦,突来的郁气随之消散,掀起眼帘,双眸犹如灿星,大脑瞬间清明。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nbsp就在这时,负责辑录户籍的徐参军匆匆登上城头,报荆州来人,手持桓豁和桓冲的亲笔书信。
nbsp“阿父的信到了?”
nbsp姑孰乃建康西门户,镇守此地,桓冲的一举一动都会被关注。直接向仇池递送书信实在不可取,将信送至荆州,由桓豁代转,虽然要费上一番周折,却更加稳妥。
nbsp“是。”徐参军道,“人现在军营。”
nbsp“好。”
nbsp点点头,又向城外眺望一眼,旋即转身走下城头。
nbsp玄色的披风被朔风卷起,仿佛大鹏张开的羽翼,即将振翅而起,破开风雪翱翔万里。
nbsp回到城中大营,见到送信人,不由得吃了一惊。
nbsp“从兄?”
nbsp来人正看着一卷竹简,听到的声音,抬起头,现出一张如刀刻斧凿般的英俊面容。
nbsp“阿弟。”
nbsp来者不是旁人,正是桓豁三子桓石民。
nbsp在冠礼上见过他,当时没说上几句话,彼此的印象却是不错。他知桓石民随桓豁镇守荆州,万万没料到,派来送信的竟会是他。
nbsp桓石民性格开朗,武艺超群,随桓豁镇守荆州,没少扫除边患,立下战功。此前已升定远将军,不日可为一地太守。
nbsp他来送信,实在出乎预料。
nbsp“从兄一路可还顺利?”
nbsp兄弟二人见礼,在屏风前落座。
nbsp小童送上茶汤和糕点,合上房门,桓石秀没有多言,直接取出桓冲和桓豁的亲兵书信,递到面前。
nbsp“阿父的信,交代我不能耽搁,务必尽快送到阿弟手中。”放下书信,桓石秀端起茶汤,“阿弟还是唤我阿兄,叫从兄难免生疏。还有,阿弟手里的厨夫手艺不错,炸糕做得绝了。”
nbsp桓石秀一边说,一边夹起一块炸糕,三两口吃下肚,又喝一口茶汤,满足的叹了口气。
nbsp无语。
nbsp这人是东晋名将,史书记载派兵截杀苻丕那位?
nbsp果然闻名不如见面。
nbsp间桓石秀眨眼吃下整炸糕,很是意犹未尽,不免想起远在盐渎的桓祎,下意识勾起嘴角,桓童子再送两盘糕点。
nbsp“还有茶汤。”
nbsp“诺。”
nbsp童子退下,桓石秀放下竹筷,继续品着茶汤。
nbsp展开书信细看,越看眉毛得太高,最后差点飞出发际线。
nbsp“阿兄,”抬起头,越过书信看向桓石秀,“启程之前,阿父可同你说过什么?”
nbsp“这个啊,”桓石秀放下漆盏,想了片刻,道,“旁的没说,只说到仇池之后,一切听阿弟安排。”
nbsp:“……”
nbsp“阿弟?”
nbsp“阿兄,阿父的意思是,上请朝廷,选阿兄为仇池太守,叔夏兄为武都太守。”
nbsp所谓举贤不避亲,当真被桓豁和桓冲发挥得淋漓尽致。
nbsp人说桓氏嚣张,如今看看,貌似也有几分道理?
nbsp“这事我知道。”桓石秀没有半点意外,“阿父本想举二兄,可惜朝廷下旨,选二兄为竟陵太守,也考虑过几个从兄从弟,都不太合适,最终就落到我和叔夏头上。”
nbsp“阿父可有其他交代?”
nbsp“阿父说,如此安排,可暂时拉拢陈郡谢氏。”
nbsp陈郡谢氏?
nbsp沉吟片刻,终于恍然大悟,不由得暗道一声,姜是老的辣!
nbsp桓石民的丈人是前豫州刺使、曾在桓大司马幕下任参军的谢奕,谢安的长兄、谢玄的亲爹,就是史书记载,追着桓大司马喝醉那位。
nbsp按照南康公主的话说,没有这位,估计就不会有。
nbsp桓伊文武全才,又擅笛曲,号“江左第一”,同王徽之和谢安皆有私交。
nbsp选他二人为仇池和武都太守,不说是神来之笔也差不了多少。
nbsp放下书信,越想越觉得可行。困扰多日的难题眼见有了答案,想不激动都难。
nbsp谢安固然会防备桓氏,同样顾虑高平郗氏,同样的,建康士族有一个算一个,都不是善茬。预期再选他人,不如顺水推舟,既能卖桓氏一个人情,又能凭借“姻亲”和“私交”分得利益。
nbsp不符合清风朗月的形象?
nbsp摇摇头。
nbsp谢安是魏晋名士,风流无双,同样是士族家主,肩负一族重担。在魏晋这个特殊的历史时期,无论愿不愿意,都要抛开自身,以家族的利益为首要考量。
nbsp“阿兄,我即刻上表。”激动的走了两圈,重新坐回蒲团上,“无需等到建康下旨,阿兄可先熟悉好城内政务,至于军伍,等到州兵满额,可有荆州调些熟悉的将官。”
nbsp“不急。”桓石民摇摇头,“我才从荆州来,还想清闲两日。早听说阿弟手中藏着美酒,为兄甚至想往啊。”
nbsp明明是个俊雅的郎君,偏做出一副无赖姿态,却格外的洒脱自然,让人无语之余,忍不住当场发笑。
nbsp“行,容今夜设宴,为阿兄接风洗尘!”
nbsp“好!”
nbsp桓氏兄弟把酒言欢,驰骋北地的秦璟也如王猛预料,未再攻击边城,而是率五千骑兵南下,一路驰往西河。
nbsp秦策早有书信,让他回西河一趟。刘夫人也送出苍鹰,言明城中之事,字里行间叮嘱,莫要在外久留,过西河之后,当尽速返回洛州。
nbsp秦璟接到书信,策马驻立良久,眺望被白雪覆盖的草原,终于下定决心。
nbsp宁康二年,二月中,秦璟率骑兵抵达西河。
nbsp大军并未入城,而是在城外选地扎营。
nbsp有从氐人手中劫掠的物资,加上商队运送的货物,大军的日子过得相当不错。同时慑于秦璟威严,加上西河的威名,更是非必要不离营地,避免任何意外发生。
nbsp秦璟仅率染虎和两名部曲回城,见到秦策,言明数月来的战况,随即道出石破天惊的一句话:“儿请率兵镇朔方。”
喜欢。
第一百九十八章[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