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桓容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三十六章[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72小说]https://m.72xs.info最快更新!无广告!

    sp; nbsp“不说话,那就是一样?”

    nbsp司马奕的语气平直,升调不见太大起伏。表情中没有愤怒也没怨恨,更没有悲伤。

    nbsp见群臣都不开口,半垂下眼帘,忽然拍着大腿笑出声音。

    nbsp“好,甚好!”

    nbsp“诸位和朕想得一样!”

    nbsp“朕也觉得这样的日子实在无趣,不如退位让贤。”

    nbsp话到这里,群臣非但没有松口气,反而生出古怪之感。实在是司马奕的表现不同寻常,和往日大相径庭。

    nbsp以天子近段时间的表现,难保不会出什么问题。

    nbsp桓大司马直视御座,双眼紧盯司马奕,见他面色微红,表情中闪过一丝疯狂,心中顿时响起警钟。

    nbsp“古有尧舜禅位佳话,朕为天下万民虑,欲仿效而行。有意禅位……”

    nbsp司马奕尚未说完,桓温脸色骤变,视线如刀锋般扫过。伺立在御座前的宦者如梦初醒,当即要拦住司马奕,不让他继续往下说。

    nbsp“滚开!”

    nbsp司马奕被中途打断,怒火终于爆发,两脚踹翻宦官,大声道:“诏书已下,朕有意禅位幽州刺使……”

    nbsp此言刚一出口,褚太后突然从殿后行出,身侧的宦者迅速上前,当着文武百官的面抓住司马奕,就要将他拖走。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nbsp“朕……我……”

    nbsp长乐宫的宦者孔武有力,对司马奕缺少敬畏之心,几乎将他架到殿后,半点没有迟疑。中途怕他出声,更堵住他的口,任凭他奋力挣扎,大手始终似钳子一般,分毫也不放松。

    nbsp群臣面面相觑,看着代替司马奕临朝的褚太后,再看立在队列前的桓温,想起司马奕之前所言,当下一凛。

    nbsp诏书已发,禅位幽州刺使?

    nbsp会不会是听错了?

    nbsp如果司马奕想通过禅位取得好处,那也该是桓温,而不该是!

    nbsp此时此刻,没人敢轻易开口,更不会不要命的求证天子所言真假。众人的视线集中到桓温身上,都想看一看,桓大司马会做出何种反应。

    nbsp郗愔略微侧过头,用眼角余光打量着老对手,心思莫名。

    nbsp谢安和王坦之表情不变,心情复杂。

    nbsp王献之怔忪片刻,眉心深锁,和王彪之对视一眼。后者向他摇了摇头,警告他莫要轻举妄动,此事回府再议。

    nbsp足足两盏茶的时间,殿中无人开口。

    nbsp褚太后看向桓温,心底虽有不甘,到底主意已定,无法中途反悔,必须坚持下去。她今天出现在这里,命人拉走司马奕,目的是向桓大司马示弱,甚至是示好。

    nbsp幽州的事情未成,她手中的筹码越来越少。

    nbsp阿讷不比以往忠心,南康定然控制不住。

    nbsp这种情况下,除了向桓温示弱,她没有任何办法。好在新帝是司马昱,看在同为皇室的份上,应该不会下狠手。

    nbsp手中权利被削弱是必然。

    nbsp不过,只要留在台城,终有扳回局面的机会。

    nbsp须知司马昱已年过半百,如果哪天发生不测,继承皇位的很可能是司马曜。届时,自己便可借机翻身。

    nbsp不过有个前提,桓温没有篡位。

    nbsp想到这里,褚太后不禁咬碎银牙。

    nbsp如果幽州事情能成,攥住谋逆的把柄,禅位诏书就成废纸,即便对方拿出来,大可指为伪造,更会坐实觊觎大位的罪名。

    nbsp再观桓温,亲子谋逆,做老子的自然脱不开干系。

    nbsp哪怕路人皆知桓大司马要谋反,终归没有切实的把柄。如果被抓住“小辫子”,京口和建康士族必定会把握机会,联合起来打压姑孰。

    nbsp多方相争,晋室固然要夹缝生存,却也能凭借超然的地位左右逢源,甚至坐收渔翁之利。

    nbsp可惜事败垂成,功亏一篑!

    nbsp褚太后攥紧十指,将满腔的不甘和愤懑压下,当殿道:“今上沉湎酒色,素行昏聩,时有疯癫之举。遇上天示警,降日食之相,已无法敬承宗庙,奉守社稷。”

    nbsp既是疯癫,言行俱不可信。

    nbsp从根本上否定了禅位诏书的权威性。

    nbsp“丞相录尚书事琅琊王昱,体自中宗,明德劭令,睿智英秀,众望所归。宜从天人之心,百姓之望,以嗣皇极。”

    nbsp话音落下,百官齐声应诺。

    nbsp废帝之事一锤定音。

    nbsp当日,有司遍查典章,援引《霍光传》定制,废司马奕帝位,降为东海王,遣护卫两百送出台城,赶赴封地。

    nbsp为防司马奕再出“誑言”,太后命医者用药。

    nbsp“天子不智,难免行疯癫之举,如在万民之前,恐有失皇室体统。”

    nbsp医者心领神会,亲自熬煮药汤,给司马奕灌了下去。

    nbsp不到半刻钟,司马奕便觉神智昏沉,双腿虚软,脚下似踩棉絮。无法自己行走,只能被宦者扶着送上犊车,行出神兽门。

    nbsp临行前,褚太后命人为他除下麻衣,换上青袍。

    nbsp“我还活着,他给谁服丧!”

    nbsp停了半日的雨水又开始砸落,打在车厢上,发出阵阵钝响。

    nbsp司马奕躺在车厢里,视线模糊,深思飘忽。

    nbsp听着雨声,知晓自己已离开台城,使尽浑身力气,挥开宦者的手,勉强靠坐起来,颤抖着手指打开车窗,浑浊的双眼染上涩意。

    nbsp未几,两行咸泪滑落脸颊,同砸落的雨水交织在一起。

    nbsp“兴宁三年,我就是从这条路进入台城,转眼已是六载……”

    nbsp悲到极致,泪水反倒渐渐干涸。

    nbsp犊车载着司马奕,身后跟着两百护卫和十余辆大车,冒雨行出台城,一路离开建康,踏上未知的前路。

    nbsp雨幕渐大,城中的百姓见车队路过,尚不知车内就是废帝。

    nbsp直至宫城方向追来几辆红漆皂缯的车驾,身着朝服的官员冒雨而立,遥向前方揖礼,众人方才恍然,知晓过去的不是寻常士族。

    nbsp咚、咚、咚!

    nbsp宫城传出隆隆的鼓声,有司下发命令,携带官文的府军骑快马奔出建康。

    nbsp城内张贴告示,并有文吏向百姓宣读。

    nbsp“帝奕降为东海王,即日归藩。琅琊王睿智贤明,人望所归,将承大位!”

    nbsp秦淮河北岸,两辆牛车迎面遇上。

    nbsp一辆刻有琅琊王氏徽记,另一辆则属陈郡谢氏。

    nbsp车门推开,王献之和谢玄现出身影。

    nbsp前者一身朝服,头戴进贤冠,温文俊雅,恍如谪仙;后者同样是朝服加身,却除去冠冕,长发散落背后,仅以一条绢带束住,发间犹带着水汽,仍是道不进的洒脱俊逸。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nbsp四目相对,再寻不回往昔的情谊。留下的仅是刻进骨子里的优雅和礼仪,疏离而冷漠。

    nbsp“幼度安好。”

    nbsp“子敬客气。”

    nbsp彼此颔首,车驾擦身而过。

    nbsp吱嘎的车轮声中,两人向不同的方向行去,渐行渐远,似两条平行线,再无任何交集。

    nbsp河岸旁,贾秉关上车窗,对健仆道:“去青溪里。”

    nbsp“诺!”

    nbsp车夫扬鞭,不起眼的牛车很快穿过雨幕,消失在巷尾。

    nbsp放下盱眙来的书信,贾秉背靠车壁,开始闭目养神。

    nbsp东海王被废,琅琊王即将登位,建康的风雨未必减少,反而会更加猛烈,京口和姑孰怕会直接角力。

    nbsp这趟浑水不能淌,稍有不慎就会粉身碎骨,最好能够避开。

    nbsp至于朝会上的风波,贾秉并未放在心上。

    nbsp为手中权力,在场之人也会封锁消息。只是从今往后,明公身边定然更不太平。

    nbsp凡事皆有利弊,此事难言好坏,端看如何处置利用。唯一让他提心的是,司马奕如何能当着众人的面开口。

    nbsp以桓大司马平日行事,绝不会如此马虎,给他可趁之机。

    nbsp那么,是有人刻意为之?目的是什么?

    nbsp想到这里,贾秉睁开双眼,狭长的眼眸微闪,黝黑冰冷,深不见底。

    nbsp远在幽州的并不知道自己再次被坑,接到秦璟的书信,短暂的期待之后,迅速升起几分警惕。

    nbsp“秦兄亲自前来,这笔生意怕是不好做了。”

    nbsp放下绢布,单手支着下巴,一边咬着肉干磨牙,一边思量对策。

    nbsp苍鹰立在木架上,看到凑过来的两只鹁鸽,果断炸开颈羽,张开双翼,用翅膀护住整盘鲜肉。

    nbsp吃肉的鸽子了不起?

    nbsp长得圆胖讨喜又怎样?

    nbsp谁敢和老子抢食,老子和谁拼命!不是被警告不许下爪,信不信老子直接拿你们当零嘴!

    喜欢。

第一百三十六章[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