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八十五章 咽下嘴边之言[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72小说]https://m.72xs.info最快更新!无广告!
李文忠这番话讲完,让人不得不惊叹,别看这李文忠年纪轻轻,但这个太极还是打得相当不错!
nbsp李文忠不光是说两个方面都同样重要,没有孰轻孰重之分,还顺带着把舅舅朱元璋给狠狠表扬了一通,说他有雄才大略。
nbsp对于李文忠的这个回答,朱元璋是满意的,同时又是不满意的。
nbsp之所以说他是满意的,是他觉得这个外甥的临场应变能力还真不错,说得还挺像那么回事儿。关键是李文忠这话还挑不出什么毛病来。
nbsp朱元璋不满意的地方,就是李文忠这话说了等于白说。他需要的是一个明确的答案,而李文忠则是给了一个模棱两可的答案。这小子有些滑头!
nbsp既然如此,朱元璋便继续追问,如果让你来选择,你是愿意继续在外领兵,为我开疆拓土呢?还是愿意回到应天,帮我建立一个稳固的大后方呢?
nbsp嘿嘿!看你小子滑头!这下你总得给个明确的答复了吧?
nbsp李文忠听到这里,也明白了。是不是舅舅要搞什么人事变动,这次回了应天,就不让我出去带兵了呀?
nbsp从内心深处来讲,李文忠自然是愿意在外领兵作战。一来积累功劳更加容易一些,二来不用时时处处在舅舅面前夹着尾巴做人。
nbsp这领兵在外,他即使不当主帅,别人也会因为他是朱元璋的外甥给他三分面子。如果是主帅,那就更加不用说了,那是能拍板决定好多事情的呀!毕竟当一把手的感觉,那是美滋滋的呀!
nbsp可是这种话肯定不能给舅舅说呀!但如果要违心地说出愿意待在应天,他也确实是心有不甘。
nbsp思索片刻之后,李文忠决定再耍一手太极。
nbsp他对朱元璋表态,他愿意时刻听命于吴国公大人。他愿意做这革命的一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
nbsp如果吴国公大人要他领兵外出作战,他定当竭尽全力,为吴国公大人打下一片江山。
nbsp如果吴国公大人要他在应天镇守一方,他也一定会在守在吴国公大人身边,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nbsp如果李文忠是在作报告,此处应该有掌声!
nbsp不得不说,李文忠这一手太极耍得漂亮!连一旁的朱元璋都有些佩服这个善于耍太极的外甥了。
nbsp朱元璋是何等精明之人?
nbsp话说到了这里,他也明白了李文忠的心思。这小子还是愿意在外领兵作战,但如果让他留守应天,他也会服从命令。
nbsp看来,那个朱文正主外、李文忠主内的方针得变一变了。有合适的机会,还是让这外甥出去领兵吧!
nbsp至于眼下,先将他留在应天。因为朱元璋打算把常遇春、冯国胜调回应天,把朱文正派到太平,当这西线主帅。
nbsp朱文正一走,这亲卫队、拱卫队得让李文忠挑起大梁。目前沐英还太嫩,等过两年,沐英成长起来了,再让李文忠出去吧!
nbsp至于调回常遇春、冯国胜是很容易找理由的嘛!
nbsp眼下张士诚在东边挑事儿,可以让他们两个回来加强应天东边的防御。
nbsp只要常遇春、冯国胜不在太平,朱文正在西线当一把手似乎就显得顺理成章。
nbsp他日若准备在西线继续发起进攻,朱元璋准备亲自带上徐达、常遇春等诸将出阵,这样一来,朱文正还是明义上的西线主帅,如果战事顺利,朱文正的功勋就集攒起来了。
nbsp作好了这番思谋,朱元璋便对李文忠说道:
nbsp“文忠呀!眼下西线战事趋于平缓,而东边的张士诚要准备挑事儿。我打算将常遇春、冯国胜调到应天东边加强防御。
nbsp这西线的临时主帅嘛!我思来想去,也就派文正过去我放心。只是他这一走,亲卫队靠沐英这个孩子一时有点儿撑不住。
nbsp所以嘛!舅舅打算让你在应天待些日子,替我把亲卫队、拱卫队的事儿都给抓一抓。这应天的城防,舅舅可就只能靠你啦!”
nbsp听了朱元璋这话,李文忠心中是大为不快。原来舅舅让我回应天,是为了让朱文正这小子去西线当主帅、攒军功呢!
nbsp李文忠本就与朱文正不和,这时,肯定得背后说点儿他的坏话啦!
nbsp于是,李文忠说道:“这,这西线主帅让朱文正来当,是不是……”
nbsp李文忠故意不说下去。
nbsp朱元璋何等聪明,他知道李文忠想说什么,他也知道自己这个外甥和侄子平时关系不睦。
nbsp朱元璋便笑着说道:“只是什
第四百八十五章 咽下嘴边之言[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