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医道蒙尘,小中医道心未泯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咽喉草的神话故事》第一回·立春萌草·青阳润喉通肝肺(上)[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72小说]https://m.72xs.info最快更新!无广告!

    朱砂笔摹写此图,竟与《十四经发挥》中的“肝肺经络交贯图”丝毫不差。他想起上午所见的朱鸟衔鞭之景,顿悟草中赤纹乃心火之精(木生火),可引肝木之气上济于心,防止“木火刑金”(《血证论》“木之性主于疏泄,食气入胃,全赖肝木之气以疏泄之”)。

    nbsp“原来如此!”青禾击掌而笑,“此草四气五味、归经形态,无不是天地按照人体经络打造的‘活药。春时肝旺,最易气郁痰结于喉,草性辛甘凉润,通肝肺、调气机,正是‘法于阴阳,和于术数的典范!”他采下三叶,以桑皮纸包裹,纸角不慎沾上草汁,竟自动晕染出“肝肺同治”四个字——那是草木与医道的无声对话,亦是天地对医者的隐秘启示。

    nbsp此刻,新月爬上梅梢,草叶上的露珠凝结成“辛甘凉润”四字,随星光闪烁。青禾将草药揣入药囊,听见草茎中传来细微的脉动声,与自己的脉搏遥相呼应——这或许就是《灵枢·邪客》所言“人与天地相应”的终极注解:草木有性,性通天地;医者悟草,悟入玄关。

    nbsp三、七情配伍·草药相契

    nbsp青禾医者席地而坐,取出神农氏传下的“七情青铜鼎”——鼎身刻有草木鸟兽纹,腹部“相须、相使、相畏、相杀、相恶、相反、单行”十二字泛着幽光。他将咽喉草三叶放入鼎中,鼎内突然浮现春木之气的虚影,与草叶共振出青色烟雾,烟雾中隐约可见七只蝴蝶(应七情)围绕草叶飞舞,每只蝴蝶翅膀上都写着一味相配的草药。

    nbsp1.nbsp相须·春风化雨润喉窍

    nbsp一只蓝蝶(属木,应肝)停在草叶上,翅膀展开,露出“薄荷”二字。青禾轻呼:“辛凉之性,同气相求!”鼎中顿时涌出两股青气,一为草之辛甘,一为薄荷之辛凉,如双燕齐飞,缠绕着冲向鼎顶。两气交融处,浮现出“喉痹初起,咽干音哑”的病症画面,随即被青雾化解——此乃相须之妙,两药协同,清喉之力倍增。

    nbsp“薄荷如春风,此草似春阳,二药相须,恰如东风解冻。”青禾以指尖蘸取鼎中青雾,抹在老梅树皮上,树皮瞬间舒展,裂纹中冒出新芽——这是“相须”在草木间的验证:薄荷疏表,草通经络,共奏疏肝润喉之功。

    nbsp2.nbsp相使·舟楫渡药通经络

    nbsp一只黄蝶(属土,应脾)落下,翅展“桔梗”二字。鼎中突然出现一条河流,草之药液为水,桔梗如舟,载着药力逆流而上,直抵咽喉。青禾忆起《本草经疏》“桔梗,开提肺气,载药上行”之语,只见舟行处,河道两侧的“经络石壁”上,凝结的痰浊如春雪消融,此乃相使之意:桔梗为舟,草为粮草,引药直达病所。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nbsp此时,鼎中浮现出牧童喉痹的影像——喉间如塞春絮,桔梗舟破浪而入,草药液化作春风,吹散絮状物。青禾击节叹曰:“妙哉!桔梗载药上行,此草通利喉窍,相使之下,如‘春风又绿江南岸,层层递进。”

    nbsp3.nbsp相畏·暖阳融冰护喉阳

    nbsp一只白蝶(属金,应肺)飞来,翅显“细辛”二字。鼎中顿时金气大作,草之凉性与细辛之温性激烈对冲,却在青铜鼎的调和下,化作温润的金光。青禾见此景,默念《神农本草经》“相畏者,受彼之制也”,只见金光如春日暖阳,融化草中过盛的凉性,却保留其润喉之力——细辛之辛温,制草之凉性,如冬日围炉,暖而不燥。

    nbsp“细辛虽温,却能通窍,与草相畏,反成护喉阳之妙。”青禾取出陈年细辛,与草叶同置掌心,见草叶露珠滚入细辛纹理,竟化作珍珠色——这是“相畏”的物化:以温制凉,以凉化温,阴阳调和。

    nbsp4.nbsp相反·烈火焚林需避忌

    nbsp一只黑蝶(属水,应肾)掠过,翅现“附子”二字。鼎中突然燃起熊熊烈火,草之青气与附子之热气剧烈碰撞,竟将鼎身烧得通红。青禾惊退半步,只见草叶在火中迅速焦枯,叶脉间的五行气旋轰然崩塌——此乃相反之忌:附子大热,草性凉润,如烈火遇春草,必两败俱伤。

    nbsp“《雷公炮炙论》云‘相反者,勿同器,诚不我欺!”青禾取出附子干粉靠近草叶,草叶瞬间蜷缩,露珠蒸发为白雾,在空中凝成“避”字。他想起医案中误以附子配凉药致喉痹加重的教训,长叹:“五行生克,不可逆也。”

    nbsp5.nbsp天人启示·七情入章

    nbsp七只蝴蝶突然齐聚鼎心,化作“七情和合”四字,鼎中浮现出《黄帝内经》的配伍要诀:“辛甘发散为阳,酸苦涌泄为阴”。青禾闭目沉思,脑海中浮现出立春常见的喉痹证型——春燥伤肺(咽干)、肝郁气滞(声哑)、寒凝喉窍(喉痛),遂以草为主药,随证配伍:

    nbspnbsp春燥伤肺:配薄荷(相须)、玉竹(相畏,玉竹甘润制草之散),如春雨润泽;

    nbspnbsp肝郁气滞:配柴胡(相使,柴胡疏肝,引草入肝)、香附(相杀,香附理气,解草之凉),如春风拂柳;

    nbspnbsp寒凝喉窍:配细辛(相畏)、生姜(相使,生姜温中,助草通阳),如阳和启蛰。

    nbsp6.nbsp青禾制方·活学活用

    nbsp思虑间,青禾已按“七情”之法调配出“青阳润喉散”:咽喉草三钱(君药,通肝肺)、薄荷一钱(相须,疏表)、桔梗一钱(相使,载药)、细辛三分(相畏,通窍)、蜂蜜二钱(调和诸药,防凉伤脾)。他以青铜臼捣药时,臼中竟浮现出五方神兽:青龙(肝)、白虎(肺)、朱雀(心)、玄武(肾)、黄龙(脾),围绕药末旋转,恰似五行调和之象。

    nbsp此时,朱鸟再次衔鞭掠过,鞭梢扫过药臼,药末中顿时混入一丝赤金粉末(心火之精,助草行血)。青禾知是神农氏启示,遂取药末调入温水,喂给前来求诊的牧童。牧童饮下后,喉间忽然响起清脆的“角”音(肝音),随之一股暖流从膻中扩散至咽喉,咳出一团白中带青的痰涎——青为肝色,白为肺色,此乃肝肺之气调和、痰浊外排之象。

    nbsp7.nbsp七情妙理·医道诗心

    nbsp暮色中,青禾望着药鼎中残留的青雾,见其凝结成“和”字。他忽然领悟:七情配伍的真谛,不在草木本身,而在“调和”二字——如春风之柔和,不偏不倚,方能疏解喉间郁滞。鼎身的“七情”十二字此刻竟连成一圈,如五行相生相克之环,印证着《本草纲目》“相须相使同用者,帝道也;相畏相杀同用者,王道也”的至理。

    nbsp“七情者,非独药之性,亦为人之情、天之意。”青禾收拾药囊,见草叶上的露珠再次聚成“辛甘凉润”四字,而鼎中隐隐传来神农氏的教诲:“草有七情,医需九变,顺天应人,方为上工。”这一场与草木、与经典的对话,让青禾对“七情配伍”的理解,从文字跃入了天地草木的活态之中。

    nbsp至此,七情配伍的奥秘,如春日画卷般在青崖展开——每一味草药的相遇,都是天地五行的精密计算,亦是医者与草木、与节气的心灵共振。当青禾背着药囊下山时,老梅树上的新枝正抽出嫩芽,恰似喉间郁滞被七情妙法疏解后的新生。

    喜欢。

《咽喉草的神话故事》第一回·立春萌草·青阳润喉通肝肺(上)[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