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医道蒙尘,小中医道心未泯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黄芩仙踪,青帝布令木气张 芩女调元疫疠平[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72小说]https://m.72xs.info最快更新!无广告!

    p;   nbsp第五折·晓来疏雨润新苗

    nbsp青帝凝视天平,忽而取出一支九节玉笛,笛身刻着伏羲八卦图。他轻吹笛孔,乐声初如春风拂柳,继而似万马奔腾,最后化作细雨润物之声。空中果然飘来牛毛细雨,雨丝落地即化作荧光,落在黄芩叶上凝成珍珠般的水珠。水珠滚入根部,只听地下传来沉闷的“隆隆”声,如春雷初动,黄芩的根须竟分裂成五道,分别呈现青、赤、黄、白、黑五色,对应肝心脾肺肾五脏。

    nbsp“今赐尔‘五行通灵根,可应五运六气之变。”青帝将玉笛递给芩儿,“春木需调达而不可抑郁,夏火需温煦而不可亢烈,长夏土需敦阜而不可湿滞,秋金需清肃而不可燥烈,冬水需封藏而不可妄泄。遇七情者,相须如夫妻,相使如君臣,相畏如师徒,相杀如兵将,相恶如仇雠,相反如敌国——此中妙理,尔当细参。”

    nbsp芩儿轻抚通灵根,只觉指尖传来五行轮转的温热感,忽有所悟:“所谓‘必先五胜,疏其血气,令其调达,而致和平,原是要顺其性而制其偏。今岁木运太过,当泻肝之实,补脾之虚,兼滋肾水以防木火过旺,清金气以制木气横逆——此乃‘治未病之要旨也。”

    nbsp青帝颔首,化作一道青光冲天而去,临行前留下一句偈语:“东风不与周郎便,五行生克自天然。”此时东方既白,药庐后的百草园中,所有草木竟都朝着黄芩的方向微微倾斜,恰似群臣朝见君主。

    nbsp第六折·万户曈曈贴药符

    nbsp卯时三刻,第一缕朝阳掠过杏林村的屋脊。芩儿背着药篓穿行街巷,篓中装着晒干的黄芩叶、柴胡苗、人参须和甘草段。她每经过一户人家,便取出一张青纸,用柳枝蘸着药汁写下药方,轻轻贴在门框上。那青纸遇风即化,化作无形药气渗入门户,唯有细心之人方能看见纸角隐约的“春安”二字。

    nbsp“李婶,您家虎娃去岁冬天总踢被子,此乃肾水不足、肝木偏旺之象。”芩儿停在村西头茅屋前,从篓中取出一包药,“这方子里,黄芩清肝火,柴胡疏肝气,人参补脾气,甘草和诸药,用青桐水煎服,每日辰时一杯,可保春不生热。”李婶捏着粗布围裙,欲言又止:“可……这苦药,虎娃怕是不肯喝。”芩儿轻笑,从鬓边取下紫花,在药包上轻点三下,顿时药香中混进一丝清甜,宛如春日初绽的槐花。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nbsp行至村东头,忽有位白胡子老者拄拐拦路:“小娘子说的这些五行生克,老朽也曾在《难经》里读过,只是这‘相须相使之法,能否说得明白些?”芩儿驻足行礼,从篓中取出柴胡与黄芩,并列在手心中:“此二药便是相须为用。柴胡轻清升散,能引诸药入肝胆经;黄芩苦寒沉降,善清肝胆实火。一升一降,一散一清,如琴瑟和鸣,共奏调和木气之功。”说罢,她将两味药轻轻揉搓,竟冒出一缕青烟,烟中隐约可见两气相缠如太极图。

    nbsp李郎中远远望着,心中感慨万千。他回到药庐翻开《神农本草经》,在“黄芩”条下忽见新的批注:“与柴胡同用,能除少阳寒热;与人参同用,能培土御木;与甘草同用,能缓急止痛。”旁边还有一行小字:“恶葱实者,金克木也;畏丹砂者,火克金也——此乃七情之理,不可不察。”

    nbsp第七折·柳烟深处话前缘

    nbsp巳时三刻,最后一位病人服下汤药,村头老柳树上的布谷鸟恰好发出第一声啼鸣。芩儿站在柳树下,望着远处青要山巅的积雪,指尖轻轻摩挲着鬓边紫花——那花竟是黄芩的花序,花瓣上的露珠凝结成“青要”二字,晶莹剔透。

    nbsp“姑娘何时再来?”三个孩童拽着她的襦裙,仰着红扑扑的小脸追问。芩儿弯腰摘下三片柳叶,放在掌心呵了口气,柳叶瞬间卷成哨子,吹出清亮的音调。奇妙的是,笛声所到之处,荒地中竟冒出星星点点的紫芽,转眼间长成齐腰高的黄芩,每株顶端都开着七朵淡紫色小花,恰似北斗垂落人间。

    nbsp“待雨水节气,东风解冻,散而为雨时,我自会再来。”芩儿笑着指向天空,此时木星已移至室女座,与北斗七星遥相呼应,“你们看那岁星,每年行三十度,十二年一周天,此乃‘木德周行之象。人间草木的荣枯,皆与天星相应,正如《灵枢》所言:‘人与天地相参也,与日月相应也。”

    nbsp话音未落,她的身影渐渐虚化,化作一片青云升至半空。青云中洒下无数紫色花雨,每片花瓣飘落时都旋转着,映出四季更迭的幻象:春时花开,夏时叶茂,秋时籽结,冬时根藏。村民们俯身拾取花瓣,发现花瓣上的“春生”二字竟会随体温变化:触之则显,离手则隐,放在鼻端轻嗅,清苦的药香中竟带着一丝若有若无的甜,恰似人生先苦后甜的滋味。

    nbsp李郎中望着漫天花雨,忽然想起二十年前的梦境:一位仙人踏云而来,手中捧着黄芩植株,言“青要灵根,逢甲而下,二十四气,医道昌明”。此刻他终于明白,眼前的芩儿正是那株得天地精华的黄芩化身,肩负着调和五运六气、护佑苍生的使命。

    nbsp当最后一片花瓣落在老柳树下,芩儿的声音从云端传来:“记住,草木皆有灵,天地本为医。顺时而动,逆之则殃,此乃至简至深之理也。”话音渐散,青云化作一道青虹,朝着青要山方向飞去,留下天际一道淡淡的药香,与初升的朝阳融在一起,为杏林村镀上一层温润的金光……

    nbsp结语·一元复始话春生

    nbsp立春者,天地间一团生气破冻而出,如幼犊撞扉,如蛰龙振鳞。芩儿以黄芩之身,行木德之职,非是伐木,而是导木之偏、全木之性,恰如良相佐君,不使其为虐,而使其为民造福。此中深意,正如《道德经》所言:“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看官须知,医道之妙,不在攻伐,而在调和,此回不过初露端倪,更精彩处,且看下回分解——

    nbsp赞诗

    nbsp《立春·咏黄芩》

    nbsp青帝旄头指艮方,芩娘踏碎九冬霜。

    nbsp根含丙火消淤热,叶展甲木散郁阳。

    nbsp七气调和通脉络,五行流转护膏肓。

    nbsp东风未解苍生苦,先遣灵芽映草堂。

    nbsp预告·第二回nbsp雨水·甘露润根消浊火nbsp金铃振响化寒痰

    nbsp且说芩儿别过杏林村,沿黄河西岸而行,忽见渡口两岸百姓面色浮肿,咳喘连声,咳出痰液竟如米泔水,落地凝结如胶。细查之下,方知今岁雨水节气,厥阴风木与太阴湿土相搏,寒水之气未退,湿痰伏于肺络,兼之去岁冬令少雪,民之肾水不足,难制脾土之湿。正思忖间,忽闻河面传来金铃之声,只见一位身着白衣的女子踏浪而来,衣袂上绣着川贝母的纹样,腰间药囊随步伐轻晃,发出悦耳的叮咚声……

    nbsp(第一回完,全文约字)

    nbsp注:本回融入更多中医典籍原文(如《黄帝内经》《神农本草经》《药性论》等),通过环境描写、人物对话、神话元素的交织,深化“天人合一”“五行生克”的医道理念。每个部分增加了感官描写(视觉、听觉、嗅觉)、器物细节(药罐、天平、玉笛等)、理论阐释(七情配伍、治未病思想),使故事兼具文学性与专业性。后续章节将继续围绕节气特点,结合不同药物特性展开叙事,构建完整的中医神话体系。

    喜欢。

黄芩仙踪,青帝布令木气张 芩女调元疫疠平[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