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5章 粉色战车与未说出口的喜事[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72小说]https://m.72xs.info最快更新!无广告!
清晨的阳光斜斜地照进外贸仓库的大院,叉车发动的轰鸣声里混着打包带收紧的脆响,空气里飘着淡淡的塑胶味和纸箱的气息,还裹着一丝仓库特有的、来自不同国家包装材料的混合味道——这是林阳待了快两年的地方。他骑着那辆粉白相间的电动车刚拐进仓库门口的空地,还没来得及支起车梯,就被几个蹲在货箱上抽烟的同事逮了个正着。
nbsp“哟——这是谁呀?”老王率先吹了声口哨,把烟头摁在鞋底碾了碾,眯着眼打量那辆崭新的电动车,“这不是咱们外贸库的林管理员吗?鸟枪换炮啦?”
nbsp旁边的小李凑过来,伸手摸了摸车座的软包,啧啧两声:“可以啊林阳,这颜色,够骚气啊!跟你平时对着外贸订单较真的样儿一点都不符,藏得够深啊。”
nbsp林阳的脸颊有点发烫,把头盔挂在车把上,笑着踢了踢老王的凳子:“别瞎起哄,就是换辆代步工具。”
nbsp“代步工具?”另一个同事张强晃着手里的入库单走过来,眼睛在粉色车身上转了两圈,突然压低声音,“我说你小子最近总早退,是不是有情况了?这电动车……看着像是给小姑娘骑的啊。”
nbsp仓库里顿时爆发出一阵哄笑,几个年轻点的小伙子围着电动车转圈圈,嘴里打趣着“林哥开窍了”“这是要接女朋友下班啊”,吵得连远处单证室的玻璃窗都被推开了条缝。
nbsp“你们几个大清早的吵什么呢?”张姐探出头来,手里还捏着笔,正在核对报关单据。张姐比林阳大了五岁,在单证室待了快十年,是仓库里出了名的热心肠,看到林阳和他那辆显眼的电动车,先是愣了一下,随即笑了,“林阳,换电动车了?”
nbsp她身边的刘姐也跟着出来,手里端着个搪瓷杯。刘姐比林阳小两岁,负责外贸单据的归档,性子文静些,看着那辆车点点头:“挺好的,比你那辆老自行车轻快多了。冬天快到了,骑电动也不受罪。”
nbsp这两位单证室的姐姐都是仓库的老员工,平时说话总是温温和和的,不像那帮老爷们儿满嘴跑火车。林阳松了口气,正想跟她们解释两句,周转库的小马抱着一摞新拆封的塑料袋从里面走出来,看到电动车时也吃了一惊。
nbsp“阳哥,你不骑自行车啦?”小马把塑料袋往旁边的货箱上一放,走到电动车旁边,手指轻轻敲了敲车筐。小马只比林阳大十二天,两人平时关系最铁,说话也最随便,“我记得你那辆‘战车,不是说从你爸在炼油厂那会儿就开始骑,算下来得有三十来年了?”
nbsp林阳心里一动。确实,那辆二八大杠是父亲年轻时在炼油厂上班的代步工具,后来传给了他,算上他骑的这几年,真真切切陪了林家父子三十多个春秋。车把上的漆被磨得锃亮,车座补了又补,却像个沉默的老伙计,载着他风里来雨里去。
nbsp“是啊,骑了挺久了。”林阳的声音有点轻。
nbsp“我这儿还有张你去年下雪天骑它来上班的照片呢。”小马突然拍了下手,掏出手机翻了翻,“那天雪下得多大啊,你裹着军大衣,车把上缠满了塑料布,跟个雪人似的冲进大院,手里还攥着外贸订单,我随手就拍下来了。”
nbsp他把手机递过来,照片里的林阳确实狼狈,眉毛上都结着霜,可嘴角却扬着,车后座还绑着个鼓鼓囊囊的布袋——后来他跟小马说,那是给仓库同事带的自家腌的萝卜干。
nbsp“昨天看你还骑着它呢,怎么突然就换了?”小马挠了挠头,眼里满是好奇,“想开啦?换电的挺好,省力。”他顿了顿,突然凑近了些,压低声音,“该不会是……有喜事了吧?”
nbsp这话一出,原本吵吵嚷嚷的仓库瞬间安静了,连老王他们都停了嘴,齐刷刷地看向林阳。
nbsp林阳的脸“腾”地红了,像是被仓库顶上的探照灯直射着。他想起小薇昨天穿着肯德基红色制服坐在后座的样子,想起她抱着自己腰时轻声说的“这电动车坐着比自行车稳多了”,心里像揣了个热乎乎的烤红薯,甜得发腻。
nbsp“别瞎猜。”他伸手把小马的手机推回去,却忍不住笑了,眼角的纹路里都透着藏不住的喜气,“就是觉得骑电动车方便,冬天不用挨冻。”
nbsp“切——”老王率先发出嘘声,“这话说的,谁信啊?肯定是有情况了!林阳你小子不仗义,有女朋友了都不跟我们说,是不是怕我们去喝你喜酒啊?”
nbsp“就是就是,”小李跟着起哄,“看这电动车的颜色就知道,对方肯定是个小姑娘,不然咱外贸库的‘较真王能选这么粉嫩的?”
nbsp张姐和刘姐在一旁笑着,没跟着起哄,却交换了个了然的眼神。刘姐端着杯子抿了口热水,慢悠悠地说:“有喜事是好事,年轻人嘛,该成家了。要是真定下来了,可得跟我们说一声,让你张姐给你算一卦,看看哪天领证合适。”张姐年轻时学过一阵子周易,厂里谁家有红白喜事都爱找她看看日子。
nbsp林阳被说得更不好意思了,连忙推着电动车往停车棚走:“干活了干活了,一会儿王经理来了又该说咱们偷懒了。”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nbsp“哎哎,别走啊,说清楚再走!”老王他们在后面追着喊,仓库里又恢复了之前的热闹,只是这次的笑声里多了点八卦的意味。
nbsp把电动车停好,林阳转身往外贸库区走,刚走两步,就听见小马在后面喊他:“阳哥!”
nbsp他回过头,看见小马手里举着手机,笑着说:“等你真有喜事了,这张照片我可就当证据拿出来啊,让大家看看你以前多狼狈!”
nbsp林阳笑着朝他挥了挥手,心里暖烘烘的。他知道,这帮同事看着平时咋咋呼呼,其实心里都盼着他好。那辆老自行车陪了他这么多年,确实有感情,可就像小马说的,该换了。
nbsp就像他的生活,以前是一个人骑着老车往前闯,风里雨里都得自己扛;现在不一样了,有了小薇,有了这辆能载着她的电动车,以后的路,不管是晴天还是雪天,都有人陪着一起走了。
nbsp外贸库区的打包机已经开始运转,林阳戴上手套,拿起一份韩国客户的订单,眼神却不由自主地往停车棚的方向瞟了一眼。阳光下,那辆粉色的电动车闪着光,像个藏在心底的秘密,甜得让他忍不住想笑。
nbsp他负责的外贸库,说起来琐碎却容不得半点马虎。从生产车间把产品接过来,要对照客户订单核对外包装是否符合要求——比如日本客户要求的环保再生纸,欧盟客户必须有的CE认证标识,韩国客户特别强调的防潮内膜厚度;接着监督打包,确保每个纸箱的承重、胶带缠绕圈数都按标准来,有时候还得盯着工人贴唛头,一个字母都不能错;最后是装车,得按集装箱的装载规范码放,既要节省空间,又得防止运输途中挤压破损。王经理总说:“林阳,你手里过的货,是要漂洋过海的,出点岔子就是国际笑话。”他每次都点头,把“较真”刻进了工作里。
nbsp他想起昨天下午小薇下班时的样子。她刚从肯德基换好衣服出来,发梢还带着点炸鸡的香气,看到他骑着电动车在门口等,眼睛弯成了月牙:“我就说不用骑老自行车来,这新车坐着多舒服。”她熟练地坐上后座,还不忘叮嘱,“今天我早下班半小时,刚好能赶上你外贸库的活儿收尾,以后咱们碰面的时间可就多啦。”
nbsp林阳当时心里甜滋滋的。小薇之前在超市做收银员,两班倒不说,周末还总加班,俩人一个月也见不上几面。上个月她突然说要换工作,跑去肯德基当服务员,林阳还纳闷,直到她红着脸说:“肯德基的排班能调,我跟经理说好了,尽量跟你错开上班时间,你下班我也下班,这样就能一起吃饭、散步了。”那一刻,林阳觉得心里某个角落被狠狠撞了一下,暖得发胀。
nbsp“林阳,发什么愣呢?这票韩国的货该核唛头了!”老王的声音把他从回忆里拉了回来。
nbsp“来了来了。”他赶紧拿起订单,走到堆得像小山的纸箱旁,逐一核对上面的黑色唛头——客户名称、订单号、目的地港口,一个字符一个字符地对照,确认无误后,在单据上打了个勾。
nbsp仓库里渐渐忙碌起来,叉车穿梭着运送待打包的产品,打包机的“咔嚓”声此起彼伏,工人们的吆喝声交织成一片。林阳一边核对着不同国家的订单要求,一边忍不住想,等下中午休息时,要不要给小薇发个微信,问问她晚上想吃什么。肯德基的员工餐据说有优惠,说不定她想尝尝新出的汉堡。
nbsp正想着,口袋里的手机震动了一下。他掏出一看,是小薇发来的:“林哥,晚上我五点半下班,你外贸库的活儿能结束不?咱们去吃旁边那家麻辣烫吧,我记得你爱吃。”
nbsp他的嘴角立刻扬了起来,飞快地回复:“能,我尽量早点收工,在肯德基门口等你。”
nbsp手指在屏幕上敲下这两个字时,心里像撒了把糖。他抬头望向窗外,阳光正好,透过仓库高窗洒进来,在地面上投下长长的光斑。不远处的周转库门口,小马正指挥着工人把大袋的原料搬到操作台上,准备“倒袋儿”——这是他们单位的老说法,就是把生产出来的25公斤大包装产品,换成客户需要的5公斤小包装,有时候还得换标签,比如把英文标签换成东南亚客户能看懂的当地语言。小马总说:“我这活儿,看着是力气活,其实也得细,换包装时漏一点,客户那边就少一点,回头就得索赔。”
nbsp中午吃饭时,小马端着饭盒凑到他身边,工作服上还沾着点白色的原料粉末——那是早上“倒袋儿”时蹭上的。“阳哥,下午有票泰国的货到港,王经理让我去码头接货,顺便把上周倒好袋的样品送过去,正好能早点下班。”
nbsp林阳眼睛一亮:“真的?那太好了。”
nbsp“看你那高兴样,肯定是要去接小薇吧?”小马挤了挤眼睛,“我可听说了,她换去肯德基上班了,就为了跟你凑时间?这姑娘可真上心。”
nbsp林阳的脸有点红,点了点头:“嗯,她总说以前见面太少,现在好了,基本每天都能碰上。”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nbsp“那你可得抓紧啊。”小马扒了口饭,“人家姑娘都这么主动了,你别总闷着。对了,你刚到外贸库那会儿,还记得不?二十多岁的小伙子,瘦得跟个竹竿似的,每天骑着那辆老自行车来,怀里总揣着本外贸单据样本,有空就啃。那时候你连‘唛头都念不顺,现在倒好,哪个国家的要求都门儿清。”
nbsp林阳笑了。他大学学的是汉语言文学,毕业那年二十二岁,手里攥着毕业证回了家。父亲托关系给他在县中学找了个语文代课的活儿,说“稳定,风吹不着雨淋不着,适合你这文绉绉的性子”。可他骨子里那点犟劲儿上来了,总觉得“自己的路得自己走”,硬着头皮拒绝了。母亲背地里抹了好几回泪,说“放着体面活儿不干,偏要瞎折腾”,他没解释,揣着仅有的两千块生活费进了城。
nbsp找工作时才知道,汉语言文学专业想找份对口的工作有多难。编辑岗要经验,文案岗要创意,他一个刚毕业的愣头青,投出去的简历大多石沉大海。后来在招聘网站上刷到保险公司的招聘启事,写着“不限专业,挑战高薪”,他抱着试试的心态打了电话,第二天就去面试了。
nbsp那三个月,现在想起来还觉得窒息。每天早上八点准时开早会,三十多号人挤在狭小的会议室里,扯着嗓子喊“加油!加油!我能行!”“今天签下三单,明天买车买房!”;主管天天拿着成功学手册洗脑,说“放下你的面子,才能挣到票子”;同事之间看似热情,实则互相提防,谁抢了谁的客户能吵半天。他记得有次被要求站在马路边大喊“我要成功”,喊到嗓子冒烟,路过的大妈以为他是疯子,指指点点地绕着走。那天晚上他回到出租屋,对着镜子里穿着廉价西装、眼神疲惫的自己,突然就想通了——这不是他要的生活。
nbsp第三月月底,他没跟任何人打招呼,直接收拾好自己的东西离开了。走出保险公司大楼时,阳光刺得他睁不开眼,他却觉得浑身轻松,像卸下了千斤重担。后来在人才市场看到这家外贸公司招仓库管理员,没问专业没问经验,只要求“细心、能吃苦”,他当场填了表。面试他的王经理看着他简历上的“汉语言文学”四个字,愣了愣说:“小伙子,这活儿跟你学的可不沾边啊,得跟各种订单、包装、运输规范打交道,还得懂点外贸常识。”他当时低着头说:“我不怕,我能学,只要踏实就行。”
nbsp刚到外贸库时,他确实犯了难。学了四年的诗词歌赋、语法修辞,到这儿全用
第175章 粉色战车与未说出口的喜事[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