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回 徐英公传檄起义兵 骆主簿修书寄良友[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72小说]https://m.72xs.info最快更新!无广告!
天下倒也相安无事。无奈武后一门心思尊崇武氏兄弟,残害唐家子孙。这时,一位豪杰被激怒了,他就是英国公徐积的孙子徐敬业。徐敬业在外面召集英雄豪杰,还和骆宾王写了一篇檄文,昭告天下,声讨武后。武后立刻派出三十万大军,命令李孝逸率领众将前去征剿。徐敬业手下虽然有十万兵马,但终究寡不敌众,再加上他不听魏思温的建议,错误地采用了薛仲璋的计策,结果一败涂地。后来被周兵追到绝境时,手下只剩下一千多人。
当时,徐敬业、骆宾王各自有一个儿子跟随在军前,都不满十岁。徐敬业眼看局势已经无法挽回,就和骆宾王商量,挑选了四名精壮的偏将,保护两位公子悄悄逃走。他们还把声讨武氏的檄文,割下袍襟,咬破手指,每人各写了一张,交给两位公子,千叮咛万嘱咐,让他们日后一定要辅佐主上复位,完成父亲的遗志。所以徐敬业的儿子取名徐承志,骆宾王的儿子取名骆承志。当时,骆宾王又割下一幅袍襟,匆匆写了一封血书,递给儿子说:“这封信日后送到陇右节度使史伯伯那里。他名叫史逸,以前和我结拜为生死之交,为人忠心耿耿,精通天文。眼下他虽然有勤王的想法,但因为兵力薄弱,不敢轻举妄动。将来第一个起兵剿灭武氏的,肯定是他。我儿前去,要是能帮我出一份力,我也就死而无憾了。一定要努力去做!”徐敬业也写了两封血书,递给儿子说:“这封信,我儿一封送给淮南节度使文伯伯,一封送给河东节度使章伯伯。文伯伯名叫文隐,章伯伯名叫章更,他们为人都很仗义,一心想起兵剿除内乱,迎主上还朝,只是因为兵马太少,还没有行动。我儿只要能逃得性命,不管是在淮南还是河东,把信送到,能有个安身之处,将来自然有出头之日。”话还没说完,后面追兵就快到了,父子四人只得洒泪分别。后来,徐敬业被偏将王那相刺死,王那相拿着徐敬业的首级投降,其余党羽都被擒获。徐敬业的哥哥徐敬功带着家眷逃到了海外。骆宾王则下落不明。他的父亲骆龙带着孙女,也逃到了海外。其他像唐之奇、杜求仁、魏思温、薛仲璋等人,都纷纷逃亡。
武后剿灭了徐敬业后,担心城池不够坚固,每天和武氏兄弟商议,大兴土木,在长城外另外修建了东、西、南、北四座高关,把长安团团围在中间,简直是水泄不通。这四座关就派武氏兄弟把守:武四思镇守北关,北方属水,而且关下的河道向西通酉阳之水,所以取名酉水关。武五思镇守西关,西方属金,象征肃杀,又因为此地靠近巴蜀,所以取名巴刀关。武六思镇守东关,东方属木,又因为关内河道向来盛产紫贝木,所以取名木贝关;但因为“木”字犯了武后祖讳,就把“木”字少写一笔,叫才贝关。武七思镇守南关,南方属火,因为造了这座关之后,关内屡次遭遇火灾,担心火势太旺,所以取名无火关。这弟兄四个都得到了奇人的传授,身怀妖术。关前各设了一座迷魂阵,极其厉害。因此四方的人听到风声都心生畏惧。当时虽然有几家忠良想要起兵勤王,但因为有这些关隘阻隔,不敢贸然行动,只好暂且臣服于周,等待时机。
武后倚仗着有高关,又凭借武氏兄弟的勇猛,自认为稳如泰山,十分得意。一天,正值残冬,她和太平公主在暖阁里饮酒,推开窗户欣赏雪景,还和宫娥上官婉儿一起吟诗唱和。武后见雪越下越大,不禁高兴地说:“古人说:‘雪兆丰年。朕刚登基,就有这样的好兆头,明年肯定五谷丰登,天下太平了。”公主和上官婉儿率领众宫娥都高呼万岁,跪地叩贺。
第三回 徐英公传檄起义兵 骆主簿修书寄良友[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