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保尔:我要去苏梅[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72小说]https://m.72xs.info最快更新!无广告!
1929年10月11日,乌克兰基辅,灰色天穹低垂,工厂的烟囱像冬天冻僵的手指,直指阴沉的天际。冷风扫过第十二机械厂,吹起地上的锈铁碎屑,铁屑在空中旋转,像是被莫斯科发出的命令搅动了整个城市的空气。
车间大门“咣”地一声被推开,一个身穿灰呢军大衣的年轻人快步走入。他叫保尔·柯察金。
他步伐坚定,眼神带着某种无可动摇的热切。不是那种写进诗里的理想主义,而是一种实打实、带着汽油味的信念。作为第21平行宇宙中的保尔,他没有生病,没有在战争中失去健康。他的背笔挺,声音铿锵,像刚出炉的钢轨。他在前线干过,在铁路干过,现在,他是工人组织的骨干,更是基层党组织的骨头。
“今天早上,莫斯科来电,斯大林同志宣布五年计划正式开始。”他站上临时搭起的木台子,对着一百多名工人和基层干部说,“我们这里,是第一批试点。第十二机械厂将转型为拖拉机和铁路零部件联合厂,目标是在三年内完成重组。”
人群中一片寂静。不是因为胆怯,而是因为大家都明白,这意味着什么——加班、调拨、砍掉旧流程、学新技术、克服配件短缺、完成不可能的指标。有人嘴角抽动,有人低头抽烟。
但保尔继续说下去。
“我们是工人国家,我们不靠外国人施舍。我们要自己造机器,自己修铁路,自己种粮食,自己发电。苏维埃不是纸上谈兵,是我们一步步走出来的。”
这话说得不花哨,甚至带着点粗粝,但在人群中点燃了火。几个老工人点头,有个年轻人举手喊:“那我们先干什么?”
“先清点设备,拆除第二车间的老线,再上报配件需求。我已安排和哈尔科夫工厂对接第一批钢板和齿轮——我们不能等命令,我们得先干起来。”
工人们散去时,有人小声议论:“这小子是真信这玩意儿啊。”
“他信不信不重要,关键是他做事比谁都快。”
“听说他主动申请进培训班,准备带几个人去学习新式拖拉机的组装技术。”
“疯了吧,晚上还要上夜班。”
是的,保尔是疯了一点。在这个宇宙里,他不是坐在病床上写书的革命英雄,而是脚踏实地带人搬砖、焊接、开会、写报告的工程狂人。
当天晚上,他和几个基层干部窝在车间边的仓库里,用煤油灯开会。地上的图纸、材料清单和日程表堆了一地。保尔指着一张表说:“我们得从苏梅那边调来三十个焊工,基辅的不够用。我明天亲自去找地方党委协调。”
一个女工程师皱眉说:“你能调得动?苏梅那边也在重组。”
“调不动就挖人,我宁愿去他们厂门口蹲人,只要能把第一批样机赶出来。”
她盯着他看了两秒,笑了一下:“你真是铁人。”
保尔摇头:“不是我铁,是我们必须这样做。我们不快一点干,下一代人就得吃土。”
他回到工人宿舍已经是凌晨三点,脚上沾着铁锈,脸上有煤灰。他用冷水洗了把脸,坐在床边,拿出随身笔记本。不是写小说的笔记本,是工厂计划笔记。第一页写着:
目标:
——在1930年第一季度完成联合厂机械更新
——完成100台小型农业拖拉机装配线
——建立三个操作培训小组
——在1931年前培训不少于200名熟练技工
——保证生产效率提高30%
他写下下一项计划:“明日去苏梅谈判人力调配。”
一行钢笔字划下去,浓黑而坚定。
窗外,基辅的夜已经沉下去了。可在第二十一平行宇宙里,钢铁的鼓点才刚敲响。
1929年10月12日清晨,天未亮,基辅郊区的工厂车库传来几声沉闷的咳嗽式轰鸣。一辆老旧的ГА3A轿车终于从喉咙深处咆哮一声,蹒跚启动。车身斑驳,挡风玻璃有几处裂痕,车灯一亮一暗,但保尔·柯察金坐在驾驶座上毫不在意。
他带上笔记本、资料和一只铁皮饭盒。没有司机,没有护送,他只带了一把旧手枪和一点紧张得有些过期的干粮。这是一场“任务型”访问,不是仪式。他要去苏梅,和那里的总厂长谈调人——而不是去递交请愿书。
基辅到苏梅,两百公里出头,沿路坑坑洼洼,车轮咯吱作响。保尔手握方向盘,脸上刮着晨风,车里飘着汽油味和铁皮饭盒里
第1章 保尔:我要去苏梅[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