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不婚男女古代养娃日常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261章 底层人的实际生活[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72小说]https://m.72xs.info最快更新!无广告!

    ,已经建起了猪舍和羊舍,离老远,就能听见猪的哼哼声还有小羊咩咩的叫声。

    林地里,李叔带人种黄芪,忙的热火朝天。

    山地上,果树苗已经栽好了,成群结队的小鸡在林子里刨虫子吃。

    山地下面,两个连着的水塘,大片的菏叶已经露出水面,可以想象到,几个月以后,就会有诗中描写的“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盛景。

    江书韵在心里感叹,以安真的很厉害,她有化腐朽为神奇的能力。

    “东家,你来了。”

    说话的人是从江家村过来的,和江书韵算是同辈。

    “过来看看,你们还适应吗?”

    “适应,比在家还要好。房子是新盖的,孩子们有自己的房间,吃得饱,穿的好。”

    “孩子送去读书了吗?”

    “没呢,我们一起过来的几家,都没送孩子去学堂。”

    江书韵挺纳闷,这庄子附近有很多村子啊,应该有学堂啊。

    “为什么没送,没有学堂吗?”

    “有学堂,这附近的好几个村子都有学堂,但是,束修都不低,而且,只接收准备科举的孩子。

    我们只想让孩子认几个字,学点算学,以后能去城里做工。

    科举啊,对我们来说,太难了。”

    他们这些人,离开家,挣的工钱,大部分是要捎回家里的。

    哪个人的身后,不是有一大家子跟着。

    “佃户呢,庄子上的佃户,他们有送孩子去读书的吗?”

    “那更不可能了,他们家里更困难。自己没有多少土地,靠着佃来的的田地糊口。

    年头好还行,混个温饱,还能剩点余钱。要是年头不好,或是家里有人生病,或者红白喜事什么的,那就不剩啥了。”

    江书韵第一次深深体会,这时代的农民,过得真的挺不容易的。

    以前,在江家村,他们地理位置优越。除了种田,还可以去镇上或县里做工,每天都能挣几文钱。

    他爹的学堂,孩子从来没断过,来来去去的,一直不少。

    村子的各家各户,除了个别的人家,几乎都能解决温饱问题。

    “好,我知道了,你忙去吧。”

    江书韵想去附近的村里看看,他想亲眼看看,他们是怎么生活的。

    虽然他有了原身的大部分记忆,但是,没有那种切身体会,再加上,前世四十多年养尊处优的生活,他对贫穷没有具象化。

    以安和他不同,她是从大山里闯出来的,对生活的不易,深有体会。

    主仆三人,慢慢的走出庄子,走向附近的村子。

    庄子的外墙不远处,就有一个村子,看起来有百十来户人家,像是个大村子。

    远远看去村里大多数都是茅草房,泥巴糊的的院墙,还没到成年人的腰。

    院子里的景致一览无余,看得清清楚楚。

    像很多村子一样,这个村子的村口也有一棵大树,什么品种,江书韵不认识。

    看样子,大树有上百年了,树干很粗,需要三个魏东一起,才能抱得下。

    大树下,坐着一群年纪大的婆婆,满头银发,满脸皱纹。

    干瘦的双手,不停的搓着麻绳。

    一群穿着开膛裤的孩童,围着大树,跑跑闹闹,看似无忧无虑。

    如果忽略他们干瘦的身躯,也算是快乐的童年了。

    江书韵不敢走近,他不知道用什么样的表情去面对她们。喜欢不婚男女古代养娃日常请大家收藏:

第261章 底层人的实际生活[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