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章 德宗逃离长安,朱泚被拥称帝[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72小说]https://m.72xs.info最快更新!无广告!
注重广交人脉,在军中威望很高,几名将领也纷纷点头同意!
朱泚自打受到兄弟朱滔作乱牵累被德宗架空后,一直处在既惶恐又郁闷的负面情绪中,不知哪天会被朝廷清算,只能过一天算一天的混吃等死。
谁料就在这个节骨眼上,几千名泾原大兵居然闯入长安吓跑了皇上,还要尊奉他为主!这难道不是命中注定!
再说了,此时的他除了答应也别无选择,即便那帮大兵只是拉他充个门面他也认了,好死不如赖活着!
夜半时分,大明宫里灯火通明,朱泚在卫队簇拥下,乘马扶辔缓行入宫,当晚宿于含元殿,对外宣称暂时由他统领禁卫六军。
十月初四,乱军进城第二天!
朱泚移居白华殿,并发告示声称朱太尉已暂管六军,要求还在城内的神策军,以及朝廷的文武官员限期三天归建,逾期未到者,一经查出定斩不饶。
那些没来得及随驾出逃的官员看到告示心内大定,以为朱太尉完全掌控了局面,相继来到朝堂拜见朱泚,言谈间免不了有人劝他早日把德宗迎接回来。
听到这些话,朱泚原本和善的脸上顿时阴云密布,官员们见他面目狰狞,已不是他们熟悉的那个谦虚随和的朱太尉,便也纷纷闭嘴,悄悄退了下去。
想跑已经不可能了,长安城防已被朱泚接手,城门早就封闭起来。摆在这些官员面前的路有两条,要么跟着朱泚一起背叛大唐,要么宁为玉碎做个忠臣!
原京兆少尹源休看透了朱泚的心思!
此人曾于建中三年(782年)出使回纥,被回纥在冰天雪地里扣留了五十多天,任务完成的比较圆满。因他极富辩才,思路清晰,善于问答应对,是德宗喜欢的人才类型。奸相卢杞担心他因此受到德宗的欣赏重用,便趁着德宗还没接见,将他调整为没什么权力的光禄卿,财物赏赐的也很少。源休对此耿耿于怀却又诉苦无门,朝政让卢杞这种货色掌持,他能有什么办法!
乱军进城,朱泚掌权,对于既得利益者来说是个噩耗,但对源休这样的失意人来讲,却是一次重新洗牌的绝好机会!
朱泚的经历与他差不多,失意、郁闷、恐慌、焦虑等负面情绪他源休也有,同道人最解同道人!
于是在百官碍于名份疏离朱泚之际,他却主动靠上前去,发挥自己见多识广、能言善辩的特长,替朱泚分析形势出谋划策制定规划,单独密议了很久,最终坚定了朱泚称帝的信心与决心!
后人评价泾原兵变,认为源休的罪过大于朱泚。我倒觉得源休没什么错,这是一个正常人在危境中求生欲望的正常反应!
如果非要追究泾原兵变的是与非,德宗与卢杞才是最大的恶人!
十月初六,乱军进城第四天!
朱泚采纳源休提议,封闭京城十门,严禁朝廷在职官员出城。源休又亲自出马替朱泚当说客,拉拢朝中官员为朱泚所用。
在他的不懈努力下,不少曾名动一时,又不为朝廷所用的文臣武将都投到了朱泚门下。
比如李希烈的干爹、前淮西节度使李忠臣,自从被李希烈驱逐到朝廷后,一直没有任何实职。
再如原振武军(内蒙和林格尔县)留后、右金吾将军张光晟,曾于建中元年(780年)八月,以回纥人鞭打折辱朝廷将领为名,一举杀掉了从长安归国途经振武军府的九百余名回纥使者,还把他们的尸体铸为京观。为此引发了严重的外交事件,在回纥可汗多次严正交涉下,德宗将张光晟贬为睦王傅,后又挂了个太仆卿的闲职。
还有工部侍郎蒋镇、员外郎彭偃、太常卿敬釭等。
上述这些人有几个共同点——能力强、不得志且为朝廷所排挤;他们的共同心声是,既然你看不上我,那就别怪我另投他人!
这些人都与朱泚同朝为官,能力水平如何朱泚一清二楚,能来投奔,他自然感到高兴。但让朱泚苦恼的还是兵力太少,五千人够干什么的!
正在这时,一个利好消息传来。朱泚曾经的老部下,将领张廷芝、段诚谏从凤翔带着数千人前往襄城支援,眼看要过潼关,听说朱泚占据长安,便合谋杀掉了主帅戴兰前来投奔!这数千人是朱泚从范阳带来防秋的老班底,论起忠诚度自然比那些作乱的泾原大兵靠谱的多!
自此,朱泚乐观认为众心已归、大局已定,便任命源休为京兆尹、判度支,李忠臣为皇城使,完全仿照皇帝派头行事。
被困在城里的朝廷官员也并非尽是些只顾活命、罔顾忠义的怂包,所谓有墙头草必有松柏傲,前泾原节度使、司农卿段秀实就是一条铁骨铮铮的好汉!
对段秀实这位叱咤疆场的传奇人物,武将出身的朱泚一直尊重有加。中唐与初唐、盛唐相比,实力虽变弱了,但祖辈留下来的一些光荣传统还没有完全消失,崇拜英雄、崇尚气节的余风犹存。朱泚当然希望段秀实能为他所用,那他才真正称得上众望所归!他觉得段秀实的处境与他一样,被朝廷所轻视与疏远,如果诚心邀请、晓以利害,一定能争取过来。
第139章 德宗逃离长安,朱泚被拥称帝[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