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平安夜的钟声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489章 第一次默认[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72小说]https://m.72xs.info最快更新!无广告!

    脑海里那个声音,一遍又一遍地低语,带着蛊惑的魔力,牵引着他,去推开那扇封存了十多年、落满了记尘埃的门。

    nbsp时光倒流,景象倏忽变幻。那是七十年代末,秋初,空气里还残留着暑气的燥热。是路边一个简陋的小吃摊。支着油布棚子,挂着一盏咝咝作响的煤气灯,光线昏黄却足够照亮几张矮桌和几只小板凳。锅里翻滚着混浊的卤水,散发着茴香、八角混合着下水杂碎的浓烈气味。这是这个时代街头巷尾最常见的风景。

    nbsp沈道庆正坐在一张小板凳上,身形比现在单薄,眉头紧锁,仿佛有化不开的愁绪。桌面上,放着一瓶喝了一半的“光明”牌啤酒,一碟几乎没怎么动的花生米,花生衣蔫蔫地黏在碟子边。

    nbsp“拿钱出来买徐家汇手上的股份?”这个念头像一根针,狠狠扎了他一下。他仰头灌了一口啤酒,那味道苦涩得像他此刻的心情。

    nbsp徐家汇。这个名字在他舌尖滚过,带起一阵复杂的暖意和酸楚。他们曾是大学的同窗。他沈道庆,从农村考上来,是整个班里最穷的学生之一,每月靠着国家发的十几块钱助学金和家里偶尔捎来的腌菜酱瓜过活,饭票总要算计着用到月末,餐盘里常见的是白米饭和一小撮炒青菜,不见油腥。

    nbsp而徐家汇,是班里出了名的“小开”(少爷)。他穿着时髦的“的确良”衬衫,有时候甚至是稀罕的“的卡”裤,脚上是擦得锃亮的皮鞋,手腕上戴着那块让人艳羡的上海牌手表。他性格爽朗,出手阔绰,见沈道庆整天清汤寡水,便会很自然地在食堂打饭时,多买一份红烧肉或一个大排,不由分说地拨到他碗里。“道庆,帮帮忙,消灭掉,我今天胃口不好。”他总是这样,用轻松的语气维护着沈道庆那点可怜的自尊。

    nbsp毕业后,分配工作的浪潮没能把他们冲散。怀揣着干一番事业的热情,他和徐家汇,这两个背景迥异的年轻人,凑在一起,用徐家汇从家里磨来的启动资金和沈道庆攒下的几十块钱,在宝安区一条小马路上租了个小门面,挂出了“汇庆贸易公司”的牌子。

    nbsp公司最开始的时候,股东只有他和徐家汇。徐家汇出了大头,占了60%的股份,沈道庆出了人力和微薄的积蓄,占了40%。理想很丰满,现实却骨感得硌人。改革开放的春风刚刚吹起,但做点小买卖,依旧是摸着石头过河,处处是禁区,步步要小心。公司经营了两年,根本半死不活。倒腾些服装、电子表、计算器,赚的差价勉强付了房租水电,时常连工资都开不起。

    nbsp那段时间,沈道庆为了省下通勤费和房租,干脆卷铺盖睡在了公司那张破沙发上。伙食则基本都是由徐家汇包了。徐家汇常常从家里带饭,一式两份,总有鱼有肉。或者到了饭点,就拉他出去下馆子,依然是那句:“帮帮忙,我一个人吃没劲。”

    nbsp引入牧青凡做新股东是无奈之举,也是唯一能让公司活下去的办法。牧青凡比他们年长几岁,路子野,关系多,在省政府某个闲散部门有个职务,人脉通达。他看中了汇庆公司虽然不赚钱,但“硬件”齐全——电话、办公桌、甚至还有一台徐家汇托人从港市带来的二手打字机。对于一个贸易公司来说,这面子工程算是撑起来了。这些都是徐家汇出钱购置的,所以计算公司资产时,牧青凡坚持按市价评估,价值竟也翻了一翻。

    nbsp加入的股东,除了牧青凡,还有江峰。而江峰原本只是徐家汇老爷子塞进来,让他“学习学习,体验生活”,公司的一个“免费”小跑腿,干些搬运、送信的杂活。

    nbsp然而这次引入股东,实则也是为了融资,投入牧青凡提出的一个新项目——从南方批发电器元件。需要的款项不小,牧青凡表示可以出一部分,剩下的,徐家汇原本拍胸脯说他来想办法。但最后时刻,出乎所有人意料,江峰以入股的形式投资那笔钱。

    nbsp就这样,公司的股份结构彻底改变:徐家汇30%,牧青凡30%,江峰20%,沈道庆20%。徐家汇的股份被大幅稀释,但他似乎并没太在意,只是拍了拍沈道庆的肩膀说:“没事,道庆,公司能活下来就行,股份多少无所谓。”

    nbsp项目开始经营,起初确实红火。但很快沈道庆就察觉出不对劲,牧青凡所谓的项目是销售来路不明“电器元件”,涉及走私。钱是赚到了一些,但大部分利润,都被牧青凡拿去“打点”各路关系了,实际到能分到股东手里的,并没有多少。

    nbsp几个月后,一批货被海关扣下,定性为“违规操作”。牧青凡上下打点,让公

第489章 第一次默认[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