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5章 良言难劝该死的鬼[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72小说]https://m.72xs.info最快更新!无广告!
兵的后果就是“不出百年,天下民力殚矣”。
nbsp哪怕仅仅只是因为这一点,剩下的像“土地不算贫瘠”、“水运还算发达”等优点,也都变得无关紧要起来。
nbsp至于说胡元所选择的北平,对现在的大明而言也不算什么好选择。
nbsp因为刘必烈很清楚他那些老兄弟都猫在哪儿,随时都能去扬了和林。
nbsp而大明呢?
nbsp大明虽然也能随时去扬了和林,但是却不像刘必烈一样清楚草原部族平时都猫在哪儿。
nbsp在草原筑城计划没有完成之前,北平只能以长城为天险,因此就必须要在长城边境设置军事重镇,驻扎重兵。
nbsp那么问题来了。
nbsp在汴京驻扎重兵,只需要防守一处,而在长城边境设置军事重镇,却得设置很多个,需要驻扎的兵力也远胜于汴京,对于粮食等方面的需求会更大,百姓的负担也会因此而更重。
nbsp举个最简单的例子。
nbsp长城沿线所有军镇的粮食从哪儿来?
nbsp江南也好,登州榷场也罢,无论从哪儿往长城沿线的军镇输送粮食,都必须先经由海运或者漕运,把粮食运送到北平附近,然后再从北平分别送往诸多军镇。
nbsp走海路的话,从后世的天津港到北平,再从北平送到军镇卫所,在蒸汽机车没能开始运营之前,在铁路没有铺好之前,沿途的消耗会是一个很惊人的数字。
nbsp而要走漕运,就必须要疏通运河,同时还要使用大量的漕工,要因此而增设河道衙门,而且从北平到军镇这段路上的消耗也无可避免。
nbsp而更更要命的,却是北平只有北边儿有长城可为倚仗,不仅东、西、南三个方向都没有可靠屏障,甚至东南方向还必须要考虑到海上的威胁。
nbsp总之,选择北平做为新的都城,同样不是什么好主意,甚至都不如选择长安更靠谱一些。
nbsp李善长越想越是头疼,忍不住伸手抓了抓后脑勺。
nbsp然而有个叫白舌的堕落文人曾经说过,世间的所有事情,向来是越怕什么便会越来什么,担忧大抵是无用的。
nbsp就在李善长暗自担忧时,朱皇帝却曲起手指,轻轻敲了敲身前的桌面:“善长先生,青田先生,你们觉得北平如何?”
nbsp李善长向着朱皇帝拱手拜道:“上位,臣不说北平如何,只问上位一个问题——倘若上位属意北平,则打算用几年时间来营造新都?”
nbsp朱皇帝轻轻嗯了一声,斟酌一番后说道:“二十年。”
nbsp修都城可以快,也可以慢。
nbsp像应天府的修建周期,工部规划的时间是三十年,预计需要用到三十万民夫青壮,年年修,月月修,慢悠悠的修,该管饭的管饭,该给工钱的给工钱,受伤了给治,生病了给医,既不能耽误农时,也得让人有轮换回家的周期。
nbsp像大兴(即隋炀帝所修长安)城,前后的修建时间只有十个月,每月役丁二百万,结果就是“每月载死丁,东至城皋,北至河阳,车相望于道。”
nbsp其实总结起来就一句话,北平你是打算慢慢修,还是快点儿修?
nbsp想慢慢修,就不能急着迁都。
喜欢。
第825章 良言难劝该死的鬼[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